无着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
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无着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
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
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僧人在深山中的生活情景。开篇“无着天亲弟与兄,嵩丘兰若一峰晴”两句,通过对比鲜明的意象展示了僧人的超脱和宁静,与俗世的兄弟相比,他更加亲近于自然之天,身处嵩山之巅,心怀清净如同晴空。接下来的“食随鸣磬巢乌下,行踏空林落叶声”描述了僧人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他的饮食随着鸟鸣而来,步履间伴随着树叶的轻响,这种描写既突显出僧人的自在生活,也映射出诗人对这种简单自然生活态度的赞美。
“迸水定侵香案湿,雨花应共石床平”这两句则从细节上进一步刻画了僧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泉水不停地滋润着案几,使其始终保持着潮湿;而在雨中,花瓣飘落,与石床上的积水相呼应,这种描写充满了对静谧生活的向往和诗意。
最后,“深洞长松何所有,俨然天竺古先生”两句则引出了僧人内心世界的探讨。深邃的洞穴中,长松耸立,但在这个环境里,似乎什么都不再重要,只有那份超然物外的心境,如同古代高人一般俨然自若。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僧人生活状态的细腻描绘,传递了一种超脱尘世、回归自然的心灵追求。王维在这里不仅展现了自己的艺术功力,更是表达了自己对于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赞美之情。
乞籴民宵征,出粜官夙驾。
艰食间填壑,灾星未退舍。
七闽况多山,厥田惟中下。
年登谷粟贱,逐末贪白话。
一逢岁不稔,大半为饥者。
公私久匮乏,谁欤可资藉。
哀哉南亩农,长年服耕稼。
倾囷了租赋,仅逃吏胥骂。
东作已无粮,贪赊宁论价。
负逋罄产偿,求售忘早夜。
逡巡生计尽,失所安足讶。
尉仙明达人,出语补风化。
咄彼兼并家,敛衽当愧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