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君庐陵秀,胸次隘九州。
倜傥负奇气,辛陈同侠游。
西登岘山首,北望多景楼。
长歌过恸哭,志在复国雠。
异材世间出,高揖轻王侯。
奈何攀桂手,不能占鳌头。
肆情诗酒间,文焰射斗牛。
昆山非故里,遂为潘宰留。
五十死无嗣,埋骨东斋陬。
世代倏变易,夷墓为平畴。
有司重封表,立阙树松楸。
何人奠麦饭,凄凉土一抔。
建祠立神主,买田供庶羞。
仁哉太守心,祭奠亘千秋。
刘君庐陵秀,胸次隘九州。
倜傥负奇气,辛陈同侠游。
西登岘山首,北望多景楼。
长歌过恸哭,志在复国雠。
异材世间出,高揖轻王侯。
奈何攀桂手,不能占鳌头。
肆情诗酒间,文焰射斗牛。
昆山非故里,遂为潘宰留。
五十死无嗣,埋骨东斋陬。
世代倏变易,夷墓为平畴。
有司重封表,立阙树松楸。
何人奠麦饭,凄凉土一抔。
建祠立神主,买田供庶羞。
仁哉太守心,祭奠亘千秋。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华对刘龙洲祠的吟咏,主要描绘了对刘君庐陵才子的敬仰和对其生平事迹的追忆。刘君以其卓越的才华和高尚的志向,胸怀壮志,如同豪侠一般游历四方,登上岘山,远眺多景楼,表达着恢复国家的愿望。他不畏权贵,视王侯如草芥,但遗憾未能实现更大的抱负。
尽管刘君英年早逝,身后事颇为凄凉,葬于东斋角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墓地已变为农田。然而,当地官员对他的怀念并未消减,他们重修祠堂,树立松楸,表达对他的尊敬。每年有人前来祭奠,甚至设立祠庙,供奉他的神位,并购买田地以供祭祀之需。诗人赞美了太守的仁德,认为他的精神将永远被后世铭记。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对一位有才识、有志向的先贤的深情缅怀,体现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传统文化中忠义仁德的崇尚。
缥缈青天华岳西,万峰云色绕丹梯。
行窥日月中华尽,坐倚星辰太白低。
阴洞古坛犹积雪,断崖飞瀑几留题。
知君苦觅惊人句,不奈清猿绝顶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