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殿瑶台跨紫氛,云璈霞色半空闻。
龙游尚忆重华驾,鸟迹长留大禹文。
翠岫阴森巫峡雨,苍崖明灭洞庭云。
谁同蹑屩寻仙去,天柱南头唤鹤群。
玉殿瑶台跨紫氛,云璈霞色半空闻。
龙游尚忆重华驾,鸟迹长留大禹文。
翠岫阴森巫峡雨,苍崖明灭洞庭云。
谁同蹑屩寻仙去,天柱南头唤鹤群。
此诗描绘了一幅仙境般的画面,以衡山为背景,展现了其神秘与壮丽。首句“玉殿瑶台跨紫氛”开篇即以“玉殿瑶台”象征衡山的神圣与高洁,加之“跨紫氛”,更添几分超凡脱俗之感。次句“云璈霞色半空闻”则通过听觉的角度,将云璈之音与霞光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缥缈而美妙的氛围。
“龙游尚忆重华驾,鸟迹长留大禹文”两句,运用了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既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也暗示了衡山作为自然与人文交汇之地的独特地位。龙游与鸟迹分别代表了自然界的神奇与人类文明的痕迹,重华驾与大禹文则是对古代圣贤的追思与敬仰。
接下来,“翠岫阴森巫峡雨,苍崖明灭洞庭云”描绘了衡山的自然景观,翠绿的山峰、阴森的雨雾、苍茫的崖壁、明灭的云彩,构成了一幅动人心魄的山水画卷。这里不仅展现了衡山的自然之美,也隐含了诗人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最后,“谁同蹑屩寻仙去,天柱南头唤鹤群”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仙人共游的愿望,以及对自然界的向往与探索精神。这里的“蹑屩”意指穿着草鞋登山,象征着对自然的亲近与追求。“唤鹤群”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超凡脱俗的意境,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嚣的仙境之中。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衡山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历史文化的巧妙融合,展现了一种超越现实的审美体验,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历史美以及心灵美的深刻感悟。
水流深见底,不是此溪愚。
谪宦休嗟命,乡人为读书。
文章传海裔,屋室在州图。
儒者凡经此,须来看所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