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住江门四十年,隔坡相应荷相怜。
窗开四面客通刺,酒覆三杯月到船。
身上紫袍知有相,画中碧眼亦真传。
明朝庾岭高回首,万里晴波正接天。
小住江门四十年,隔坡相应荷相怜。
窗开四面客通刺,酒覆三杯月到船。
身上紫袍知有相,画中碧眼亦真传。
明朝庾岭高回首,万里晴波正接天。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献章所作的《三赠文都》中的第四十句至四十四句,描绘了诗人寓居江门的宁静生活和与文友的深厚情谊。首句“小住江门四十年”,表达了诗人在此地居住时间之长,对这里的感情深厚。次句“隔坡相应荷相怜”,以荷为媒介,展现了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景,以及对荷花的喜爱。
第三句“窗开四面客通刺”,写诗人寓所四面皆窗,朋友来访无需通报,体现了其生活的开放与热情。第四句“酒覆三杯月到船”,则通过饮酒赏月的场景,渲染出夜晚的静谧与诗意,也暗示了友情的浓厚。
第五句“身上紫袍知有相”,暗指文都身着官服,表明对方身份不凡,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文都的敬重。第六句“画中碧眼亦真传”,借画中人物的眼睛传达出文都的精神风貌,赞美其内在的才情。
最后一句“明朝庾岭高回首,万里晴波正接天”,以展望明日登高远眺,表达诗人对友情的期待和对未来的希望,同时寓含了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感慨。整体上,这首诗情感真挚,画面生动,富有哲理。
烟岚万壑吐复吞,雨过汎涨溪流浑。
野桥山店夜初晓,杳霭不辨东西村。
嘉树苍苍迷近远,白云滚滚银涛捲。
苔封古道阒无人,未放曦轮上孤巘。
舜耕王翁八十馀,眼明能看细字书。
醉挥老笔元气俱,风景似是图匡庐。
多君长才擅专对,好山览遍芙蓉翠。
看画駪駪忆晓行,诗成正揽皇华辔。
夙昔慕前脩,行藏合自然。
天地为逆旅,此身无百年。
法度在方册,中道不宜偏。
奈何益蹇滞,辛苦事田园。
虽值年岁丰,四壁空在廛。
适抱蒙庄戚,凄凉成独眠。
自非大圣资,中情宁不迁。
兴寄孤琴里,涕落寒灯前。
茅屋晨未启,寂寂无炊烟。
陋巷屡空者,徒为尼父贤。
天昏雨方密,悄悄幽窗寂。
就枕已成梦,雨声犹未息。
觉来气愈爽,风细木叶响。
纸窗忽已白,云净月华朗。
揽衣开双扉,深院凝清辉。
吟眸四边开,无限秋色来。
偃仰东方曙,林间鸟飞去。
回首扶桑日正红,归鸿几点散晴空。
新秋雨霁人心喜,我心亦与人心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