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前看不足,化此石为身。
忆昔白头者,于中第几人。
相逢应失笑,久立岂迷津。
勿厌薜萝密,痴容免俗嗔。
岩前看不足,化此石为身。
忆昔白头者,于中第几人。
相逢应失笑,久立岂迷津。
勿厌薜萝密,痴容免俗嗔。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雁山五老峰的深深喜爱和感慨。首句“岩前看不足”,表达了诗人对山峰景色的留连忘返,仿佛美景无法尽览。接着,“化此石为身”运用了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想要与山石融为一体,渴望成为山的一部分的强烈愿望。
诗人回忆起过去,感叹那些曾经在此的老者,如今又有多少人能如他一般欣赏这山中美景?“于中第几人”流露出一种时光荏苒、人事变迁的感怀。在相遇的古人中,有多少会因眼前的景象而发笑,又是否有人能像他一样,在长久驻足中找到生活的方向?
“相逢应失笑”暗示了诗人对过往岁月的追忆,以及对那些未能理解眼前之美的人们的惋惜。然而,诗人并未因此迷失,反而更加坚定地站在峰前,享受这份超脱世俗的宁静。“久立岂迷津”传达出他对人生道路的清醒认识,即使在自然之中,也能保持自我。
最后两句“勿厌薜萝密,痴容免俗嗔”表达了诗人对山中藤蔓植物的喜爱,以及对自己痴心于山水的自嘲。他不厌其烦地欣赏着这些寻常的薜荔和萝藤,以此来提醒自己保持一颗超然物外的心,不受世俗眼光的干扰。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对雁山五老峰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人生态度。
几年尘土长安道,往昔青衫化缁素。
长安道号软红尘,冠盖辐集卫霍门。
热官飞车豪侠马,青丝紫鞍双关下。
先生尘土满征衣,借问适从何处归。
晓起看山西陵去,百里大堤烟柳路。
北风忽作捲沙飞,眯人双目不知处。
沙河荒城带落日,悬车束马入土室。
华云净洗流素月,千里驼铃动萧瑟。
群卧土锉无人语,独立长桥倚天北。
祗愁明朝霜冷山,石滑马足蹇缩人面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