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谢耆英不可留,邳州博野亦山邱。
十年里社斯文尽,万事沧桑我辈休。
史料一朝正阳集,才名并代海藏楼。
天然坛坫雄旗鼓,下视螺烟是橘洲。
林谢耆英不可留,邳州博野亦山邱。
十年里社斯文尽,万事沧桑我辈休。
史料一朝正阳集,才名并代海藏楼。
天然坛坫雄旗鼓,下视螺烟是橘洲。
这首诗是清朝末年至近代初的陈宝琛所作,题为《爱苍倡脩宛在堂诗龛见寄二律赋和(其二)》。诗人通过对林谢耆英等历史人物的感慨,表达了对时光流转、人事变迁的深沉思考。首句“林谢耆英不可留”暗示了历史长河中英雄人物的消逝,接着提到邳州博野等地,暗示了世事如梦,山丘变迁。“十年里社斯文尽”表达对传统文化衰落的忧虑,“万事沧桑我辈休”则流露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
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投向历史文献的汇集,“史料一朝正阳集”,象征着知识与文化的积累。“才名并代海藏楼”赞美前人的才学,而“天然坛坫雄旗鼓”则比喻学术争鸣的盛况。最后一句“下视螺烟是橘洲”,以橘洲的景象作结,寓意历史长河中个人的渺小,以及对当下现实的反思。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体现了陈宝琛作为清末知识分子的历史责任感和文化忧患意识。
十月二日君生辰,菊有黄花霜露新。
汉朝既须召贾马,嵩岳岂徒生甫申?
众瞻云霄黄鹄举,自爱江海白鸥驯。
乌丝昼临峄山刻,银笺夜制吴宫春。
政尔扬舲海潮上,忽然煮茶溪水滨。
啭枝幽禽语留客,搀腊野梅开向人。
苍生却问谢安石,白首可同郑子真?
友道非细故,乃在人伦中。
取友以辅仁,庶几反淳风。
损友不可亲,益友宜与同。
匪资共笑语,实赖相磨砻。
取友不失人,德义日以充。
所以君子心,此道尤敦崇。
一日不获见,使我忧忡忡。
槿心但朝暮,桂性宜春冬。
陈雷与管鲍,令誉垂无穷。
爰作取友诗,于以告群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