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昔还山我出山,我归公已厌人间。
名高白傅身仍健,诗比陶翁意更閒。
乡里后生遵楷范,庙堂诸老问容颜。
玉屏西面青荧刻,时有游人拂藓斑。
公昔还山我出山,我归公已厌人间。
名高白傅身仍健,诗比陶翁意更閒。
乡里后生遵楷范,庙堂诸老问容颜。
玉屏西面青荧刻,时有游人拂藓斑。
这首明朝诗人顾清的《定庵挽诗》表达了对逝者的怀念和对其人品诗才的赞赏。首联“公昔还山我出山,我归公已厌人间”通过对比,描绘了逝者回归山林与自己离开时的不同心境,暗示逝者对尘世的超脱和淡泊。
颔联“名高白傅身仍健,诗比陶翁意更閒”将逝者与唐代文人白居易(白傅)和陶渊明(陶翁)相提并论,赞扬其高尚的名声、健康的体魄以及诗歌中闲适的意境,体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追求。
颈联“乡里后生遵楷范,庙堂诸老问容颜”则从侧面反映出逝者在乡间和朝廷中的影响力,他的言行成为后辈学习的榜样,连庙堂之上的长辈也关心他的近况。
尾联“玉屏西面青荧刻,时有游人拂藓斑”描绘了逝者身后留下的痕迹,如玉屏上的铭文,虽经岁月洗礼仍有游人驻足,擦拭其上的苔藓,表达了人们对逝者的敬仰和纪念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深情的笔触,既赞美了逝者的品格和诗才,又展现了他的人生影响,是一首富有感情和敬意的挽诗。
天下达德,惟仁智勇。合之成体,散之致用。
岩岩富公,备此三德。直道不回,以相王国。
其智伊何,见于使虏。敷陈利害,以悟其主。
欢盟至今,莫敢予侮。其仁伊何,见于救灾。
饥民如云,襁负以偕。法简惠周,垂训将来。
何以行兹,断以勇克。众人所惧,公独不惑。
夺虏之气,厉色折之。赈民之饥,诚意活之。
我生后公,今觌厥象。丹青载传,朝夕是仰。
萧郎画竹称逼真,与可所作尤绝伦。
不将丹青借粉饰,直把宝墨传精神。
渭川万个在胸次,援毫戏扫如烟云。
眼前先见欲画者,兔起鹘落气益振。
稚枯偃仰尽变态,笔力斡转风霆春。
平生知作几千幅,得心应手老斲轮。
当时谁是识画者,谪仙东坡盖其人。
老坡亦善作此画,意虽已到法未亲。
是中妙处不传授,但得木石枯鳞皴。
自从兵火丧乱后,锦囊玉轴随埃尘。
公于何处得此本,四枝墨色犹鲜新。
风梢雨叶间浓淡,纷披屈折节脉匀。
置之座右涤炎暑,飒飒更觉秋声闻。
子猷会见定绝倒,安用日事栽培勤。
只今与可骨已朽,妙迹散落此幸存。
愿公秘惜勿轻示,更筑小堂名墨君。
《题刘仲高提刑所藏文与可墨竹》【宋·李纲】萧郎画竹称逼真,与可所作尤绝伦。不将丹青借粉饰,直把宝墨传精神。渭川万个在胸次,援毫戏扫如烟云。眼前先见欲画者,兔起鹘落气益振。稚枯偃仰尽变态,笔力斡转风霆春。平生知作几千幅,得心应手老斲轮。当时谁是识画者,谪仙东坡盖其人。老坡亦善作此画,意虽已到法未亲。是中妙处不传授,但得木石枯鳞皴。自从兵火丧乱后,锦囊玉轴随埃尘。公于何处得此本,四枝墨色犹鲜新。风梢雨叶间浓淡,纷披屈折节脉匀。置之座右涤炎暑,飒飒更觉秋声闻。子猷会见定绝倒,安用日事栽培勤。只今与可骨已朽,妙迹散落此幸存。愿公秘惜勿轻示,更筑小堂名墨君。
https://shici.929r.com/shici/A9W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