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花老眼倍添明,听遍枝头百啭声。
愧我文章真少技,知君心迹自双清。
笙歌队里长春国,灯火光中不夜城。
独撚霜髭赓丽句,水明楼上月三更。
看花老眼倍添明,听遍枝头百啭声。
愧我文章真少技,知君心迹自双清。
笙歌队里长春国,灯火光中不夜城。
独撚霜髭赓丽句,水明楼上月三更。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友人在雅雨红桥修禊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日的美景与文人雅集的氛围。
首联“看花老眼倍添明,听遍枝头百啭声”,诗人以“老眼”观花,却因花色之明艳而倍感精神焕发,同时听到鸟儿在枝头的鸣叫声,仿佛整个世界都被生机勃勃的春意所包围。这里运用了视觉与听觉的双重描写,营造出一幅生动的春日图景。
颔联“愧我文章真少技,知君心迹自双清”,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能的谦逊态度,同时也对朋友的心境表示理解与赞赏。这里的“少技”并非贬义,而是诗人自谦之词,认为自己的才华有限;“双清”则暗示了朋友心性高洁、心境宁静,两相对比,体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品质的向往。
颈联“笙歌队里长春国,灯火光中不夜城”,进一步描绘了文人雅集的热闹场景。在笙歌相伴的队伍中,仿佛置身于永葆青春的国度;在灯火辉煌的城市中,夜晚也变得如同白昼一般明亮。这两句不仅展现了聚会的欢乐气氛,也寓意着文人的精神世界永远充满活力与光明。
尾联“独撚霜髭赓丽句,水明楼上月三更”,诗人独自在水明楼上的场景中,以霜白的胡须为伴,继续创作美丽的诗句。此时,一轮明月高悬于三更时分,与水面上的月影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邃的意境。这一联不仅表现了诗人深夜仍在创作的勤奋与专注,也暗示了文人追求艺术至深夜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春日美景、文人雅集、个人情感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美、友情、艺术追求的深刻感悟,以及他们内心世界的高洁与宁静。
王生名驹日千里,长揖公卿皆倒屣。
两母芳型世所无,无用张凭亲作诔。
府君曩署泾功曹,流寇围城虎怒号。
功曹奋身思却贼,几陷白刃遭烹炮。
绐贼归来益坚壁,真见雎阳探鸟巢。
射书安事聊城箭,全城意气常嚣嚣。
王生二母朱与李,一井相逢誓生死。
金石同心甘下人,呜呼忠节成连理。
不知谁与撰丰碑,空使冰心天地垂。
七十余年今逝水,寒泉凛冽系人思。
自古须眉愧巾帼,人间鼎足此男儿。
纵步副游情,瞪目惬心赏。
晚霁爱澄川,流光极漭泱。
丰年蚤谷登,间原百草长。
阴阴迤阡陌,郁郁丛灌莽。
塘迥蒲稗深,陂转场圃广。
境幽客意间,雨过山谷爽。
墟烟淡将夕,沙路平如掌。
孤村人未归,高树闻蝉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