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庙西来竹隐堂,堂前草木尽生光。
四时直节凌霜雪,九畹幽香共肺肠。
衣冠一代瞻依在,简册千年姓字芳。
独恨廿篇成稿晚,龙章空下校书郎。
孔庙西来竹隐堂,堂前草木尽生光。
四时直节凌霜雪,九畹幽香共肺肠。
衣冠一代瞻依在,简册千年姓字芳。
独恨廿篇成稿晚,龙章空下校书郎。
这首诗描绘了孔庙西侧的竹隐堂及其周围景致,以及对竹子坚韧不拔精神的赞美。诗人通过“堂前草木尽生光”一句,生动地展现了竹隐堂前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整个环境都被赋予了生命力。接着,“四时直节凌霜雪,九畹幽香共肺肠”两句,不仅赞美了竹子四季常青、不畏严寒的品质,还将其与人的精神世界相联系,暗示竹子的香气与人的内心情感相通,寓意深远。
“衣冠一代瞻依在,简册千年姓字芳”则表达了对先贤的敬仰之情,以及他们留下的文化遗产将被后世铭记。最后,“独恨廿篇成稿晚,龙章空下校书郎”两句流露出诗人对自己未能更早完成作品的遗憾,同时也表达了对校书郎这一职位的向往,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得到官方的认可与传播。
整体而言,这首诗借物咏志,通过对竹子的赞美,寄托了对高尚人格和文化传承的崇敬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个人对于创作与成就的追求与期待。
玲珑碎玉。忆罗浮旧梦,那回初宿。
谁是朋俦,除了寒松,应添几个修竹。
姗姗遥倚东风里,春只在、溪南溪北。
正嫩寒、纸阁无聊,合伴个侬幽独。
还恐濛濛细雨,枝头吹遍也,装点新绿。
欲寄相思,何处寻踪。记取雪深茅屋。
晶帘乍卷瑶台静,更三弄、素琴清曲。
把生绡、淡写芳姿,但觉暗香盈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