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送僧官归闽》
《送僧官归闽》全文
明 / 吴实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万古西来教,名僧不世传。

一官初佩印,四果独宗禅。

衲挂峰前雨,杯浮海上烟。

化城归去好,此会是何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高僧归隐闽地的情景,充满了浓厚的佛教色彩和深远的禅意。

首句“万古西来教”,开篇即点出佛教自西方传入中国的悠久历史,暗含对僧人修为的敬仰与赞叹。接着“名僧不世传”一句,既是对僧人身份的谦虚表述,也流露出对其非凡修为的肯定,暗示其虽非广为人知,却在佛教界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

“一官初佩印,四果独宗禅”两句,巧妙地将僧人的世俗生活与精神追求对比。初任官职,佩戴官印,象征着步入世俗社会,而“四果”则代表了佛教修行的四个阶段,即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其中“独宗禅”强调了僧人专注于禅修,追求精神解脱的坚定信念。

“衲挂峰前雨,杯浮海上烟”描绘了僧人归隐山林的生活场景。僧人将袈裟挂在山峰前,任由雨水洗涤,象征着其超脱世俗、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活态度;“杯浮海上烟”则以海上的烟雾比喻僧人内心的宁静与超然,进一步展现了其修行的境界。

最后,“化城归去好,此会是何年”表达了对僧人归隐生活的向往与赞美,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流逝、相聚不易的感慨。化城,佛教中常用来比喻修行的场所或过程,此处指僧人归隐的山林,暗示了僧人通过修行达到心灵净化的过程。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僧人归隐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佛教精神与个人修行的深刻内涵,以及对自然与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与赞美。

作者介绍

吴实
朝代:明

福建长乐人,字中美。本姓林,后复姓。永乐九年进士。授监察御史。立朝敢言,不避权要,时称吴铁面。官至广西按察司佥事。有《朴斋集》。
猜你喜欢

次韵方文敏秋兴五首·其一

地拱皇陵松柏深,君王法驾几时临。

汉宫甘露曾闻昔,周室丰年岂自今。

太史已删金匮录,词臣应制凤台吟。

忆陪仙仗千官入,春日新莺在柳阴。

(0)

次韵夏士文

故人不见十年馀,长忆故人看旧书。

直从渠象山头至,相过凤皇城里居。

白雪翻匙共野饭,银刀出网分河鱼。

从来陶令苦迂僻,只拟东皋归荷锄。

(0)

题材上人遐观楼

上方台殿酒波涛,万里无云见羽毛。

沧海一杯流地底,雪山千仞小秋毫。

天边作客登临倦,夜半惊人笑语高。

犹有秦川公子笔,为君题赋擅风骚。

(0)

发春试笔

宫花无意插乌巾,暂到金门遂乞身。

不用天官书上第,已蒙学士唤山人。

葛洪井畔应堪老,范蠡湖边又见春。

重赋遂初惭造化,狂歌痛饮乐吾真。

(0)

题渊明像

素琴无弦不复鼓,清尊有酒还相持。

者奴迁鼎亦苦早,先生拂衣应已迟。

子房结客报秦日,武侯出师匡汉时。

古人今人本同调,坐对南山惟赋诗。

(0)

送愚上人归越中并木奎方舟长老

天界归来亦已迟,庭松此日定回枝。

山中结社无灵运,海上留衣有退之。

鹤去云霄随锡杖,龙收风雨入军持。

西湖若见方舟老,为说三生梦里诗。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吕惠卿 梁颢 枚乘 阎选 李翱 邹应龙 计东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