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一二乐榭》
《和文与可洋川园池三十首·其十一二乐榭》全文
宋 / 苏轼   形式: 七言绝句  押[覃]韵

此间真趣岂容谈,二乐并君已是三。

仁智更烦诃妄见,坐令鲁叟作瞿昙。

(0)
注释
此间:这里。
真趣:真正的乐趣。
岂容:怎能允许。
谈:谈论。
二乐:两种快乐。
并:加上。
君:你。
已:已经。
是:等于。
三:三种。
仁智:仁者和智者。
更烦:更加厌烦。
诃妄见:呵斥错误见解。
坐令:因此让。
鲁叟:鲁国的老者(借指有学问的人)。
作瞿昙:成为佛教中的佛陀(瞿昙是佛陀的姓氏)。
翻译
这里的真实乐趣怎能轻易言说呢?
两种快乐加上你,已经等同于三种了。
鉴赏

这句诗是北宋文学家、书画家苏轼的作品,出自他的一系列园池咏叹之作。诗中“此间真趣岂容谈”表达了诗人对于当前环境和心境的满足与喜悦,这里的“真趣”指的是高雅而深远的情趣和乐趣,是超越世俗的精神享受。“二乐并君已是三”则是在形容园中景致,可能指的是两个乐趣加上朋友的陪伴,共同感受到的第三种快乐。

“仁智更烦诃妄见”一句,展示了诗人对待世事的态度。“仁智”通常指的是以德治国,以智治身的理想状态,而这里的“更烦”则表达了一种对于现实中仁智难以施展的无奈和忧虑。"诃妄见"意为批评虚假之事,可能是诗人对当时社会矛盾和不公正现象的批判。

最后一句“坐令鲁叟作瞿昙”则是在以古代隐者鲁仲连自比。鲁仲连是一位高洁的士人,不愿意在乱世中出山,苏轼此处借用这个典故,表达了自己对于尘世纷扰的超然与远离之情感。

整体来看,这首诗既展现了诗人的高雅情趣和精神追求,也流露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批判。它通过园林景致的描绘,传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哲思。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朝代:宋   字:子瞻   号:铁冠道人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
猜你喜欢

再和倒用前韵

天官垂象焕空青,会合徒闻帝子灵。

三武夜开千石簴,两旗晨轙七香軿。

房帷瓜果纷祠祀,霄汉云霓隔晦冥。

惆怅多忧江海客,登楼独自看台星。

(0)

送僧家奴参政赴河东宣慰使

晨登晋阳山,西北望云中。

大漠造瀚海,重关阻飞鸿。

昔为征戍场,今见车轨同。

相公奉明诏,分符揔元戎。

赋诗睇行云,□□□坐弓。

天子万岁寿,垂拱明光宫。

(0)

题柯敬仲墨竹花石

红桃花夭夭,绿竹叶薿薿。

水边石上相依倚,恰似佳人配君子。

奎章博士丹丘生,宝书鉴尽芸阁清。

染朱涅翠归墨笔,收入造化无逃形。

烟浓风暖春如醉,竹有哀音花有泪。

花枯竹死今几年,空留手迹令人怜。

(0)

双带子·其二

结得同心欲寄郎,还将双带剌鸳央。

殷勤祝付西归燕,一纸书缄泪两行。

(0)

山鹧鸪·其二

鹦鹉能言百鸟惊,鹧鸪叫噪阻人行。

珊瑚软语呈娇媚,不似班鸠得拙名。

(0)

江南弄七首·其三

湖波澄明日色鲜,画鹢相随出采莲,娇红曼绿斗春妍。

斗春妍,倚徘徊,今朝花尽且归去,明日更有新花开。

(0)
诗词分类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诗人
郭奎 卫宗武 夏良胜 俞士彪 廖大圭 吴景奎 周行己 周伯琦 陈洵 释广闻 申佳允 程通 许月卿 孟洋 赵汝燧 董俞 陶弼 梁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