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即事》
《即事》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古风

铲土廓山路,岁久土为石。

石已不复土,莓苔驳苍碧。

深戴古车辙,浅含秋露泽。

变化谁所为,土石两不识。

朅尔异刚柔,历然分主客。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中泥土与石头的转化过程,以及它们在时间长河中的角色变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现象深刻的理解和感悟。

首句“铲土廓山路,岁久土为石”描绘了开山修路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的泥土逐渐硬化成为岩石。这里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物理变化,也隐喻了事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发生的变化。

接着,“石已不复土,莓苔驳苍碧”描述了经过岁月洗礼后,岩石表面覆盖着青苔,呈现出苍绿与碧色交织的景象。这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也是对时间流逝、万物更迭的诗意表达。

“深戴古车辙,浅含秋露泽”进一步展示了自然与人类活动的交响乐章。深浅不一的车辙痕迹,见证了过往的车马行迹,而秋露的滋润则赋予了大地以生机与活力。这一句通过对比深浅,既展现了自然的广阔与深远,也暗示了历史的痕迹与生命的延续。

“变化谁所为,土石两不识”提出了一种哲学思考,探讨自然界的物质变化是否有一个始作俑者,还是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使得土与石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相互转化,难以分辨。这种思考超越了具体的自然现象,触及了宇宙万物变化的本质。

最后,“朅尔异刚柔,历然分主客”总结了前文的描述,指出泥土与石头在自然界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它们在相互作用中展现出了刚与柔的不同特质,同时也揭示了自然界中主与客的关系,即事物之间的相互依存与影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致描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深刻的理解和对时间、变化、生命与存在的哲学思考,展现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独特的自然观和宇宙观。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和曾守出后房丽人

方惭虚薄预时流,仍见娉婷恰上头。

檀口细能哦赤壁,羊醅喜为沃清愁。

当轩妙有眉宇秀,列屋尚谁庭院幽。

颇恨夜深人已醉,翔然翠袂挽无由。

(0)

和都运龙图二首·其一

一时耆旧尽英游,玉节迎銮暂少休。

不以秦人视越瘠,载驰楚尾与吴头。

两淮浓被钟离政,一水聊萦杜若洲。

行见锋车还禁橐,已看仁化浃鱼鸥。

(0)

和茅山张达道二首·其二

好笑曹功显,山林过几春。

世缘犹积压,尘网复因循。

踵息绵如在,颠毛雪更新。

岁华行八十,泉石正驰神。

(0)

和张正仲朝散

万里关河雪正霜,自怜跣履苦奔忙。

宦情久欲休言责,世态何能学坐忘。

赖有新诗排困踬,未忘浊酒发清狂。

得公韵语袪烦甚,亟揖筠风续报章。

(0)

用李参政韵并录寄舟峰师四首·其二

世间群盗脍人肝,避地方图水石岩。

客有绿林嗟路阻,书无黄耳欲何衔。

雨推溪柳金方重,春入江梅玉半缄。

永念陆趋今弗获,垂云安得倚天帆。

(0)

德寿春帖子八首·其二

弄黄宫柳未齐匀,便觉风和淑景新。

自是东君朝最贵,欣欣春事足颐神。

(0)
诗词分类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诗人
宋光宗 赵必象 顾德辉 袁袠 夏明翰 马君武 瞿秋白 雍正 李大钊 蔡和森 周文雍 熊亨瀚 罗学瓒 恽代英 杨匏安 刘伯坚 邓中夏 许晓轩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