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兰在空谷,值此秋气悲。
风霜不知惜,萧艾争相欺。
空然蕴国香,芜没弗见知。
所性良独静,默默含贞姿。
客从远方来,尘眼惊见之。
欲佩不忍纫,三臭徒嗟咨。
幽兰在空谷,值此秋气悲。
风霜不知惜,萧艾争相欺。
空然蕴国香,芜没弗见知。
所性良独静,默默含贞姿。
客从远方来,尘眼惊见之。
欲佩不忍纫,三臭徒嗟咨。
这首明代诗人潘希曾的《幽兰》描绘了一幅深山空谷中幽兰独自绽放的画面。秋天的气息带来几分凄凉,但兰花并未因此凋零,反而在风霜的摧残下展现出坚韧的品格,不与萧艾一类杂草争艳。它虽怀有国色天香,却因环境的偏僻和无人赏识而被埋没。兰花的性情宁静高洁,默默承受着孤独,保持着贞洁的姿态。
诗中的"客从远方来,尘眼惊见之",犹如意外的惊喜,来访者被兰花的清雅所打动,然而"欲佩不忍纫,三臭徒嗟咨",表达了对兰花虽美而不易采摘,以及世人未能真正理解和欣赏其价值的惋惜之情。整首诗通过幽兰的形象,寓言了贤士隐逸不遇、才华被埋的境遇,具有深刻的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