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邮两经始,吏户两清源,从齐蜀赣粤汴数典试以还,时局叠烦举手援,有志未完夙愿;
长沙四尚书,国朝四文达,继裘纪阮罗郑诸名臣而起,天下争欲铸金祀,惟公独迈前贤。
学邮两经始,吏户两清源,从齐蜀赣粤汴数典试以还,时局叠烦举手援,有志未完夙愿;
长沙四尚书,国朝四文达,继裘纪阮罗郑诸名臣而起,天下争欲铸金祀,惟公独迈前贤。
此挽联以高度概括之笔,颂扬了张百熙先生在学术与政坛的卓越贡献。上联“学邮两经始,吏户两清源”赞其学术根基深厚,不仅在学术领域有所建树,更在官僚体系中清正廉洁,为后世树立典范。接着“从齐蜀赣粤汴数典试以还,时局叠烦举手援,有志未完夙愿”描绘了张百熙先生在复杂多变的时局中,始终不渝地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奔走呼号,展现了他矢志不渝的献身精神。
下联“长沙四尚书,国朝四文达”则点明了张百熙先生在官场的地位与影响力,与多位历史上的名臣并列,显示了其非凡的政治成就。“继裘纪阮罗郑诸名臣而起,天下争欲铸金祀,惟公独迈前贤”进一步强调了张百熙先生超越前人的卓越之处,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敬仰之情,以及希望将其功绩永载史册的心愿。
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精炼的语言,既展现了张百熙先生在学术与政治领域的卓越成就,也表达了对其高尚人格和无私奉献精神的高度赞扬。
梦里京华,忽听得、庭花遗曲。
到醒来、愁满东风山屋。
春事已非空结绮,晓班无分随群玉。
想天涯、沦落杜秋娘,攒眉绿。谁能顾,荒芜菊。
谁能问,平安竹。任时光流转,都成虚辱。
无可奈何天地隘,只饶走得溪山足。
但逢人、相问麦青青,何时熟。
春渐老,年已耄,一时自适非不要。
花香妙,柳腰袅,老怀未怯输年少。
东风吹吹杖履便,燕娇莺姹不我嫌。
南邻载酒西邻会,鸭肝猪肚供肥甘。
回头看浮世,晨炊晚不继。
我非世外人,乃为醉饱计。
乐极愧生难为辞,礼谨意厚辞则非。
何妨真率存古道,杯茶盏酒会亦奇。
雨韭夜,菜羹社,前有杜老后司马。
金谷楼台灰尘飞,两家淡薄千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