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同姜庵听歌并寄询先七弟上海·其二》
《同姜庵听歌并寄询先七弟上海·其二》全文
清 / 陈曾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恶声啼煞白门乌,法曲飘零慰胜无。

亡国何曾到商女,为邻应悔听吴歈。

难逢笼袖骄民世,再见当场出丑图。

愁念家山声入破,大千秋色上氍毹。

(0)
鉴赏

这首诗《同姜庵听歌并寄询先七弟上海(其二)》由清代末年到近现代初的诗人陈曾寿所作。通过诗中的意象和情感表达,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历史变迁、社会现实以及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恶声啼煞白门乌”,以乌鸦啼叫的哀怨之声,象征着某种不公或悲惨的境遇,引出了下文对社会现象的反思。接着,“法曲飘零慰胜无”一句,将音乐与社会风气联系起来,暗示了在动荡的时代中,美好的事物难以得到真正的慰藉。

“亡国何曾到商女,为邻应悔听吴歈。”这两句借用了“商女不知亡国恨”的典故,表达了对那些沉迷于享乐而不顾国家命运的人的批判,同时也反思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责任与选择。

“难逢笼袖骄民世,再见当场出丑图。”这两句揭示了社会中存在的种种不公与虚伪,以及人们在追求权力与地位时可能表现出的丑态。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最后,“愁念家山声入破,大千秋色上氍毹。”这两句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象相结合,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以及对广阔世界的感慨。其中,“声入破”可能暗指内心的忧愁与痛苦,“大千秋色上氍毹”则描绘了一幅宏大的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形成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历史与自然之间复杂关系的深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社会和个人情感的深刻探讨,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洞察和对人性本质的深刻思考。

作者介绍

陈曾寿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元旦后用前韵呈郝王二官长二首·其一

泻尽香醪忆旧筒,将来高兴未全终。

浣花溪上融融日,濯锦江头淡淡风。

无事恼怀赢得懒,有诗消闷易忘穷。

人生一世如一日,莫待斜阳抹树红。

(0)

梦游白鹿书院时癸亥八月十有三日也

何处佳山入梦时,小桥三峡水迟迟。

重经祠下诸贤讶,忽到峰前五老知。

无复旧人空旧榻,几多新树漫新枝。

萍蓬踪迹浑堪慨,徙倚巴山有所思。

(0)

寄妻舅康子霜二首·其一

钻仰还须岁月深,白沙当日想留箴。

道从身外真何有,趣在源头却要寻。

见兔是谁能画卦,亡羊原自不经心。

凭君留取梅花月,归共花前快活吟。

(0)

喜边捷和前人韵

貔貅百万拥长城,车骑嫖姚各负名。

鹰解北扬风自竞,马无南牧草浑生。

何人不奋乘边志,明日看输款塞诚。

杂遝凯歌应载道,玉门关内有人听。

(0)

哭从兄弟铁峰八首·其六

偶逢家庆备监司,斗粟分酬恨已迟。

只道此生同有日,不知而数是终时。

食难下咽凭鸠杖,泪不收痕点廌衣。

何处凄凉堪不得,薛家楼外断鸿飞。

(0)

寄介轩百花洲居士

脱屣沧州外,长吟鹤共年。

晨昏亦烟火,风致已神仙。

露重荷衣润,云深竹杖偏。

泼醅春熟晚,鹦鹉共谁传。

(0)
诗词分类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诗人
林俊 殷奎 王洪 李江 柯九思 王时翔 俞德邻 王绅 区怀年 薛始亨 释宗杲 金武祥 张方平 区怀瑞 丁澎 宋登春 韩邦奇 高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