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幕堪图,玉壶宜贮。尤须华馆深深处。
瓷罂瓮牖小茅斋,如何留得倾城住。
雕饬都刊,天然态度。真成君子双宾主。
閒心幽韵两相看,东湖不忆来时路。
绣幕堪图,玉壶宜贮。尤须华馆深深处。
瓷罂瓮牖小茅斋,如何留得倾城住。
雕饬都刊,天然态度。真成君子双宾主。
閒心幽韵两相看,东湖不忆来时路。
这首《踏莎行》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精致的生活画卷。开篇“绣幕堪图,玉壶宜贮”,以绣幕和玉壶为喻,展现了高雅的居住环境,暗示了主人的品味与身份。接着“尤须华馆深深处”一句,进一步强调了环境的幽静与尊贵。
“瓷罂瓮牖小茅斋,如何留得倾城住。”这两句将简朴的茅屋与华丽的华馆对比,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并不局限于物质的奢华,更在于心灵的契合与精神的享受。
“雕饬都刊,天然态度。”这里赞美了自然之美与人工雕饰的和谐统一,强调了自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是艺术与生活美学的体现。
“真成君子双宾主。闲心幽韵两相看,东湖不忆来时路。”最后四句,通过“君子”这一形象,表达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景。同时,“闲心幽韵”描绘了内心的宁静与生活的雅致,而“东湖不忆来时路”则可能寓含着对过往的淡然与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内心平和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踏莎行》通过对生活场景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自然与人文和谐共生的深刻理解,充满了哲理与诗意。
天无南北,凭雄姿开过,辽金时地。
朔雪炎风同万里,乃捏骨嵬天外。
驾驭英雄,君王神武,多少干城寄。
雪髯重颔,由来天寿无既。
今日驱马都门,高梁河在,呜咽桥头水。
琼岛春风花落尽,移了当年歌吹。
休怪初明,通天台上,表奏还垂泪。
却非髡侣,能为开国书记。
今届杖乡岁,黄发更精神。
昔年曾奉春酒,来祝魏城君。
此日桑弧高挂,刚好桃符新写,除夕即生辰。
坐听晓钟转,六十一年春。看膝下,兰共芷,凤偕麟。
诸孙环侍中外,济济卅馀人。
也学汾阳故事,每日颔之而己,羁角认难真。
既此是真乐,以外复何云。
生小飘零。忆鸠车竹马,便在临平。
鹅笼随处挂,燕垒逐年营。宦游踪迹更如萍。
京华几霜中州暂停。归来后,叹粟里、久荒三径。
蓬梗,殊未定。哭下小园,风鹤俄交警。
海舶波涛,邮亭霜雪,豺虎鼋鼍争命。
天许重逢中兴年,又来延揽东南胜。
乾坤中,一蘧庐、那论乡井。
小移步障,闲泛灵楂,西子湖畔。
大好清游,苏白也应相羡。
康乐行窝随地筑,达摩芦叶沿流转。
斗奇情,有浮梅槛稳,驾霄亭健。
念往事、风流消歇,二百年来,犹有馀恋。
坐对湖山,昔日胜游谁见。
几处神楼空结想,十年船会难如愿。
只荒凉,薛家庐,曲阑凭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