岭南财赋罄徵求,使者还劳费括搜。
仗节仍称周内史,鬻钱祗给粤诸侯。
门前桃李谁为主,海底珊瑚已尽收。
骑马健儿能荐士,上供曾否到端州?
岭南财赋罄徵求,使者还劳费括搜。
仗节仍称周内史,鬻钱祗给粤诸侯。
门前桃李谁为主,海底珊瑚已尽收。
骑马健儿能荐士,上供曾否到端州?
此诗描绘了广州地方官吏在财政征敛中的角色与影响。首句“岭南财赋罄徵求”点明岭南地区赋税繁重,朝廷竭力搜刮。次句“使者还劳费括搜”则指出朝廷派遣官员前来广州,进一步加重了百姓的负担。接着,“仗节仍称周内史”描述了官员们以节度使的身份,继续执行搜刮任务,而“鬻钱祗给粤诸侯”则揭示了这些钱财最终流向了广东的诸侯。
后两句“门前桃李谁为主,海底珊瑚已尽收”运用比喻手法,将官员们的贪婪比作对桃李和珊瑚的无度索取,形象地展现了他们对财富的贪婪与不择手段。最后,“骑马健儿能荐士,上供曾否到端州?”则提出了一个疑问:那些骑马的勇士是否真的为朝廷推荐了人才?还是说,这些人才的贡献是否真正惠及了国家,尤其是端州这样的地方?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巧妙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当时官场的腐败现象以及对民众的剥削,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切忧虑和批判。
吉祥草织禅家供,一片琉璃滑无缝。
门掩鳞鳞水不流,窗含冉冉云初冻。
坐寒风月蒲芦秋,睡足江湖鸥鸟梦。
而今卷处追昔人,隐隐犹怀鼻头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