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漪古名迹,清苑称佳搆。
源分一亩泉,石闸飞琼漱。
行宫虽数宇,水木清华富。
曲折步朱栏,波心宛相就。
四面足潇洒,一笠非俭陋。
竹素暂游托,民瘼乃深究。
曰惟有休助,是用重巡狩。
临漪古名迹,清苑称佳搆。
源分一亩泉,石闸飞琼漱。
行宫虽数宇,水木清华富。
曲折步朱栏,波心宛相就。
四面足潇洒,一笠非俭陋。
竹素暂游托,民瘼乃深究。
曰惟有休助,是用重巡狩。
这首诗描绘了临漪亭的美景与历史韵味。开篇“临漪古名迹,清苑称佳搆”点明了临漪亭作为古迹的名声与所在之地的清雅。接着“源分一亩泉,石闸飞琼漱”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泉水从石闸中潺潺流出的景象,仿佛琼浆飞溅,充满了生机与美感。
“行宫虽数宇,水木清华富”则转而描述了临漪亭虽小却充满清幽之气,水边树木环绕,环境优雅。诗人漫步于朱红色的栏杆旁,“曲折步朱栏,波心宛相就”,展现了他对亭内布局与自然景观和谐共存的欣赏。
“四面足潇洒,一笠非俭陋”进一步赞美了临漪亭四周环境的清逸脱俗,并非简陋,而是别有一番风韵。最后,“竹素暂游托,民瘼乃深究”表达了诗人在此短暂游览的同时,也深入思考了民生疾苦,体现了其关心百姓疾苦的情怀。
“曰惟有休助,是用重巡狩”则以议论收尾,强调了通过休养生息和巡视来辅助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体现了古代文人对政治治理的深刻见解。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临漪亭的自然美景,还融入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社会的深刻思考,展现了其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文关怀。
槎牙古树海天涯,长与东风竞岁华。
翻见白头人易老,独留疏影傲烟霞。
昔年自幸栽培早,岁月几何今合抱。
仰看皮骨正苍苍,肯随樗栎同枯槁。
托身不入百花丛,屹立乾坤秋复冬。
雪里奇葩千万簇,春来云锦烧天红。
繁华尽付风尘外,惟有丹心长不改。
纷纷百卉竞销沉,姚黄魏紫今谁在。
飞絮漫天东复西,零落残红逐马蹄。
片片直随流水远,渔人争讶武陵溪。
君不见园陵多植冬青树,森森丛棘知何处。
又不见柏梁高架承露台,金茎露冷旋成灰。
何如深根著南土,长年饱历冰霜苦。
参天咫尺日月光,肯为人间作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