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观音山怀乡僧贵月溪》
《游观音山怀乡僧贵月溪》全文
宋 / 郑思肖   形式: 五言律诗

天地一閒人,孤云自在身。

去来心不碍,语默意俱深。

山叠千层树,花连四望春。

旧年同笑语,今日独登临。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孤独行者的内心世界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交融。首句“天地一閒人,孤云自在身”以天地间唯一的闲散之人自比,孤云象征着自由自在的心灵状态,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精神境界。

接着,“去来心不碍,语默意俱深”两句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深邃。无论行走还是静止,无论是言语还是沉默,其内心都保持着平和与深刻的理解,展现出一种超越表面现象的内在洞察力。

“山叠千层树,花连四望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壮丽山景与生机勃勃的春色,山峦重叠,树木繁茂,春花烂漫,四面皆是春意盎然的景象。这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美丽,也映射出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欣赏与赞美。

最后,“旧年同笑语,今日独登临”则表达了诗人对往昔与友人共度欢乐时光的怀念,以及今日独自登高远眺时的感慨。这种对比不仅增加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也让人感受到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诗人对自由、自然与时间的深刻思考,以及在孤独中寻找内心平静与和谐的追求。

作者介绍
郑思肖

郑思肖
朝代:宋   字:忆翁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生辰:1241~1318

郑思肖(1241~1318),宋末诗人、画家,连江(今福建省福州市连江县)人。原名之因,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字忆翁,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佛教词语)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郑思肖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
猜你喜欢

建炎丞相吕忠穆公退老堂诗·其一

大老归周庆有源,中兴吾宋属云孙。

五龙夹日三辰正,一虎当溪百兽奔。

何事云山遽招隐,向来金鼎厌调元。

追锋早晚求黄发,三径还荒靖节园。

(0)

题崔悫画

风折枯荷芦苇秋,萧萧鸂鶒上沙洲。

关心满眼江湖趣,何日扁舟得自由。

(0)

花坞

意匠潜符造物工,笑谈花坞出榛丛。

风条日萼随时看,须信春藏指掌中。

(0)

和族叔祖古风

去年谢病辞黄屋,夜夜乡心梦相续。

今年罢郡理菟裘,喜在家庭厕兰玉。

阿翁年德冠吾宗,时亲典刑听约束。

怀奇终待玉三献,世路不堪珠九曲。

爱酒惟忧北海空,居贫不作扬雄逐。

如何蔬粝肯淹留,不为盘餐为宗族。

忘怀一醉见天真,穷达宁烦詹尹卜。

归作长歌写悲壮,千载骚人可奴仆。

客星在天翁莫愁,赫赫太阳升若木。

(0)

余旧供观音比得蒋颖叔所传香山成道因缘叹仰灵异因为赞于后

大哉观世音,愿力不思议。

化身千百亿,于一刹那顷。

香山大因缘,悯念苦海众。

慈悲示修證,欲同到彼岸。

受辱不退转,是乃忍辱仙。

抉眼断两手,不啻弃涕唾。

欻然千手眼,照用无边际。

至人见与执,不在千手眼。

向来弃去时,初无一毫欠。

乃至以千记,我亦无赢馀。

是故将示寂,还复本来相。

犹如大虚空,云电或风霾。

须臾各霁止,太虚自寥廓。

我今仰灵踪,欢喜发洪愿。

今生未丧世,誓愿永归依。

更与见闻者,同登无上法。

(0)

清明游饮少湖庄

清明玩赏正繁华,今日林梢落尽花。

人散酒阑春已去,一泓初涨满池蛙。

(0)
诗词分类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孤独
诗人
陈澧 鲍桂星 灵澈 孙觉 潘之恒 李光地 崔遵度 丰稷 司马相如 李显 包融 花蕊夫人 杜琼 费祎 陈夔龙 戴明说 宋绶 蔡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