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簃点翠。映人帘霁影,春色明媚。
旧种开明,凉露星星,妆成自倚兰蕙。
麻姑不解纫秋佩,但掷米、凭伊游戏。
笑玉楼、坠了香尘,百琲那时曾赐。
谁念王孙海上,禹粮觅未得,难抵离思。
依旧青袍,瘦尽裙腰,一寸红心愁寄。
相思十斛随波去,又梦与、绿烟无际。
想故园、青满池塘,化作老鲛清泪。
筠簃点翠。映人帘霁影,春色明媚。
旧种开明,凉露星星,妆成自倚兰蕙。
麻姑不解纫秋佩,但掷米、凭伊游戏。
笑玉楼、坠了香尘,百琲那时曾赐。
谁念王孙海上,禹粮觅未得,难抵离思。
依旧青袍,瘦尽裙腰,一寸红心愁寄。
相思十斛随波去,又梦与、绿烟无际。
想故园、青满池塘,化作老鲛清泪。
此诗《绿意》由清末近现代初的著名词人潘飞声创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筠簃内翠绿植物在春日雨后阳光下的美丽景象,以及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
“筠簃点翠”,开篇即以“点翠”二字描绘出筠簃内绿意盎然的景象,仿佛翠色点缀其间,生机勃勃。接着,“映人帘霁影,春色明媚”进一步渲染出春日雨后的清新与明媚,光线透过窗帘,将翠绿的光影投射在室内,增添了几分生动与温馨。
“旧种开明,凉露星星,妆成自倚兰蕙”,诗人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植物以生命,描述它们在凉露滋润下如同精心装扮的女子,独自倚靠在兰花与蕙草之间,展现出一种自然之美与独立之姿。
“麻姑不解纫秋佩,但掷米、凭伊游戏”,这里借用了麻姑的故事,表达出植物虽不具备人类的智慧与技艺,却能以自然的方式生长、繁衍,仿佛在游戏般地展现生命的活力。
“笑玉楼、坠了香尘,百琲那时曾赐”,这一句运用了比喻和典故,将植物的凋零比作玉楼上的香尘掉落,同时暗指昔日的恩赐或美好时光已逝,流露出淡淡的哀愁与怀念。
“谁念王孙海上,禹粮觅未得,难抵离思”,诗人借王孙海上求取禹粮的典故,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即使在遥远的地方寻找珍贵的食物也无法填补内心的离愁别绪。
“依旧青袍,瘦尽裙腰,一寸红心愁寄”,通过形象的描绘,展现了植物在岁月流转中的变化,尽管外表可能显得瘦弱,但内心依然保持着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如同一寸红心,寄予着深深的思念与情感。
“相思十斛随波去,又梦与、绿烟无际”,最后两句将相思之情比作随波而去的十斛相思,表达了思念之情的深沉与广阔,仿佛与无边的绿烟交织在一起,难以言喻。
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想象,不仅展现了植物在春日雨后的美丽景象,更蕴含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深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情感的独特感悟。
我思昔人有卢仙,冥栖乃在三顾巅。
后来乘云去不返,荒坛委绝成千年。
坛角峨峨石色古,上隔青天应尺五。
飙车笙鹤时下来,白日松梢度飞羽。
云霞东南五色开,当时旧宅安在哉。
林间驯虎去已久,池底神鱼呼不来。
我惭学仙苦局促,十日寻幽憩林麓。
月中缥缈见乘鸾,示我玄文不成读。
中峰积翠凌紫冥,下有流水声泠泠。
丹崖千仞不可陟,黄叶满山秋露零。
凤山东偏锦水头,独立缥缈之戍楼。
登楼览古意不极,芙蓉双轴悬清秋。
将军国初镇吉州,投戈论道皆清流。
藏书蓄画几千卷,缥帙紫锦珊瑚钩。
郭熙山水韩干马,生色芙蓉更潇洒。
霜涵雨浥姿态发,往往时人未能写。
筠州移镇七十年,遗物犹存今所寡。
看花把酒临秋风,我思将军安得同。
苍茫共惜千载意,磊落已见诸孙雄。
近者提兵入南中,号令不减前人风。
蛟鱼出没江海暮,一麾尽扫烟涛空。
南京五年夏六月,京尹献瓜状殊绝。
骈瓞双承雕玉槃,连包并进黄金阙。
尹言产自句容县,野老田夫骇初见。
一叶连蜷引浑沦,两壶磊砢连葱茜。
是日君王御武楼,徵问吏牒趋公侯。
星联翠影落丹扆,日射神光浮冕旒。
敕令捧至乾清殿,永拟先尝须庙荐。
词臣上颂美真奇,画史图形著蕃衍。
盛哉圣恩浩如天,民勤物阜宜丰年。
小臣作诗纪嘉应,愿继大雅歌绵绵。
闻君解印绶,将有山东归。
山东亦何好,毋使我愿违。
阴阴垄上桑,下有雏雉飞。
沄沄九江水,虎渡不敢威。
一邑几百家,夕寐恒敞扉。
矧复饥疠馀,瘠者今始肥。
奈何去斯邑,山水无光辉。
老翁卧行辙,妇女扣马鞿。
马鸣秋风高,载驱正騑騑。
歌谣有遗思,因之拊弦徽。
不恨去者遥,但伤来者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