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生犹有事,且莫作蜉蝣。
骨肉未归土,衣冠先首丘。
招魂新些只,裸葬古风流。
三尺依亲墓,应宽千岁忧。
吾生犹有事,且莫作蜉蝣。
骨肉未归土,衣冠先首丘。
招魂新些只,裸葬古风流。
三尺依亲墓,应宽千岁忧。
这首诗是明代末期至清代初期的诗人屈大均所作,名为《于两大人冢旁作予生圹书示儿辈(其一)》。屈大均在诗中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身后之事的安排。
首句“吾生犹有事,且莫作蜉蝣”,诗人以蜉蝣比喻短暂的生命,提醒自己和后人珍惜时光,不要虚度光阴。接着,“骨肉未归土,衣冠先首丘”两句,通过描述尚未入土的亲人与已逝者的衣冠被埋在首丘(古代贵族的墓地),表达了对家族血脉延续的重视,以及对祖先的尊敬。
“招魂新些只,裸葬古风流”则体现了诗人对于死后安葬方式的思考。他提出招魂(即为死者招魂)的新方法,并提及古代的裸葬习俗,显示出他对传统丧葬文化的反思与创新。
最后,“三尺依亲墓,应宽千岁忧”表达了诗人希望自己的墓地能够靠近亲人的墓地,以求得心灵上的慰藉与安宁,消除对未来的忧虑。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生命短暂的感慨,也有对家族传承的重视,同时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丧葬文化的独特见解。
世荣讵不慕,所贵维物外。
但识电火机,何辞金印大。
古者不贱目,偶与水云会。
今贤有奇情,往返丹山旆。
丹山指二千,居食恒依赖。
感激发微言,欲解东坡带。
万汇自乾坤,焉有函无盖。
起唤陆大夫,庭株落寒濑。
摇摇空影中,相对岂梦事。
纵使百千劫,春光今夕在。
秋色澹欲入,携筇访山菊。
林幽山径迂,香气散松竹。
坐石良欣然,毋劳更仆仆。
世人爱见花,见花徒悦目。
悦目曾几时,鲜美限宵夙。
荣枯何苦知,春温而秋肃。
我亦随化迁,馀龄信幽独。
物理返自然,神智空攒簇。
飕飕朔风起,万景沉山谷。
举头寒月西,晶晶照茅屋。
我得酒中趣,醉卧山之阴。
清醑不入口,沆瀣消形神。
怡然百虑息,万缘如游尘。
对境无寂諠,对人无疏亲。
顺之不禁喜,逆之依然瞋。
对水白茫茫,对山青嶙峋。
寒煖别冬夏,上下空古今。
此醉无醒时,不如世间人。
世人多感激,所恨吾有身。
愁中浮大白,将与无何邻。
累月亦有閒,千日防醒心。
一醒安能醉,忧患仍相寻。
俯仰大槐宫,闲杀洞庭春。
何时到江南,雪压渔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