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坐芳草,阑斑如锦茵。
况有青莲幕,偏宜乌角巾。
经纶辞壮志,萋斐得间身。
不作酕醄饮,桃花亦笑人。
扫地坐芳草,阑斑如锦茵。
况有青莲幕,偏宜乌角巾。
经纶辞壮志,萋斐得间身。
不作酕醄饮,桃花亦笑人。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于沜东亭子闲坐的情景,充满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之美。首句“扫地坐芳草,阑斑如锦茵”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环境的清幽与雅致,芳草如茵,仿佛铺就了一条绿色的地毯,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与宁静。接着,“况有青莲幕,偏宜乌角巾”两句,通过描述诗人所处的环境与穿戴,进一步营造出一种文人雅士的生活氛围,青莲幕与乌角巾的搭配,既体现了诗人的高洁情操,也暗示了其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经纶辞壮志,萋斐得间身”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与追求。经纶,原指治理国家的才能,这里借指诗人的理想与抱负;壮志,即雄心壮志,表明了诗人曾有过远大的人生目标。然而,“辞壮志”一词透露出诗人可能在现实面前有所妥协或放弃,转而寻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萋斐得间身”,“萋斐”是古代的一种图案,这里象征着诗人在纷扰中找到的一片宁静之地,即“间身”,意为暂时摆脱尘世烦恼,获得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最后,“不作酕醄饮,桃花亦笑人”两句,以桃花的“笑”来反衬诗人的内心状态。不作酕醄饮,即不沉溺于酒色之中,保持清醒与自持,这与前文的“间身”相呼应,强调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追求和对世俗诱惑的淡然态度。桃花的“笑”则可能是对诗人的赞赏或是对其行为的认同,寓意着在自然的怀抱中,诗人找到了真正的自我与内心的平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细腻刻画,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以及在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中的审美体验。
宋诸王孙面如玉,书法钟张画顾陆。
写唐内厩十六马,笔精墨妙天机熟。
忆昔岐邠开八坊,四十万匹皆骏良。
平原牧放乐字育,泉甘草肥筋力强。
丰水东注波汤汤,柳花吹雪桐阴凉。
平头奴子骑先出,两奚控勒临堤傍。
骓駽驻骆驒骊黄,徐驱俨若骖雁行。
有骅却立不敢进,畏前反蹴头高昂。
三马欲复俯饭水,一马己渡将腾骧。
中流夭矫乃龙种,两耳批竹双瞳方。
斯图己归群玉秘,夜夜长虹光烛地。
何人援笔解临摸,吴郡周生富文艺。
中原板荡遍荆榛,千金骏骨化黄尘。
摩挲老眼明窗侧,展卷题诗一怆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