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风近重阳,青女作奇酿。
高人事幽讨,木落秋可望。
山溪步屈曲,策以九节杖。
林空眼界宽,云深开法藏。
欢迎杂钟鼓,舞跃骇龙象。
载酒得良友,灵山拉寻访。
同来八九辈,俱能尚疏旷。
具馔击红鲜,折花泛新酿。
修竹当翠袖,泉声代清唱。
徘徊欲尽欢,更上层巅上。
要知本色人,方具六通相。
西风近重阳,青女作奇酿。
高人事幽讨,木落秋可望。
山溪步屈曲,策以九节杖。
林空眼界宽,云深开法藏。
欢迎杂钟鼓,舞跃骇龙象。
载酒得良友,灵山拉寻访。
同来八九辈,俱能尚疏旷。
具馔击红鲜,折花泛新酿。
修竹当翠袖,泉声代清唱。
徘徊欲尽欢,更上层巅上。
要知本色人,方具六通相。
这首宋诗《游虞山顶维摩院》描绘了诗人秋日登高游历的情景。首句“西风近重阳,青女作奇酿”点明时令,秋风渐起,临近重阳,巧遇仙子酿制的美酒。接下来,“高人事幽讨,木落秋可望”表达了诗人追求高雅之事,欣赏秋天的景色。
“山溪步屈曲,策以九节杖”描绘了山路蜿蜒,诗人手持九节杖,增添了旅途的趣味和神秘感。进入山林,“林空眼界宽,云深开法藏”,视野开阔,仿佛佛法之境在云深处显现。
“欢迎杂钟鼓,舞跃骇龙象”写出了山中寺庙的热闹与祥和,仿佛连龙象也为之欢腾。诗人与好友一同载酒寻访,“载酒得良友,灵山拉寻访”,共享佳酿,结伴而行。
“同来八九辈,俱能尚疏旷”描述了同行者们的豁达性格,他们准备了丰盛的宴席,“具馔击红鲜,折花泛新酿”,在修竹翠袖间,泉水清唱中,尽情欢乐。
最后两句“徘徊欲尽欢,更上层巅上”表达了诗人意犹未尽,决定攀登更高处,以求更深层次的领悟。“要知本色人,方具六通相”则揭示了诗人对真正品格高尚者的理解,认为只有具备六通(即眼通、耳通、鼻通、舌通、身通、意通)的人,才能真正领略自然与人生的真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游历山水、寻求内心宁静与智慧的旅程。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