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在地,认衣痕人影,与山争绿。
已是秋光将尽了,开遍岩天晚菊。
红叶中间,碧云下上,着个樵家屋。
输他儿女,能消这样清福。
经过秋士祠荒,夏王碑坏,吊古愁千斛。
眼底千年成代谢,几辈牢骚如仆。
读画烟明,游仙月冷,静抱泉声宿。
此间招隐,愿歌桂树遗曲。
夕阳在地,认衣痕人影,与山争绿。
已是秋光将尽了,开遍岩天晚菊。
红叶中间,碧云下上,着个樵家屋。
输他儿女,能消这样清福。
经过秋士祠荒,夏王碑坏,吊古愁千斛。
眼底千年成代谢,几辈牢骚如仆。
读画烟明,游仙月冷,静抱泉声宿。
此间招隐,愿歌桂树遗曲。
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傍晚的山野景象。"夕阳在地,认衣痕人影,与山争绿",寥寥数语勾勒出夕阳余晖洒落山林,人影斑驳,与翠绿的山色相映生辉的画面。"秋光将尽","岩天晚菊"盛开,展现出秋意阑珊的时节,色彩斑斓而富有生机。
词中对景物的描绘细致入微,"红叶中间,碧云下上,着个樵家屋",描绘了红叶点缀的山间小屋,显得宁静而温馨。作者感叹,那寻常人家的儿女能享受这份清闲宁静的生活,实为难得的福分。
接下来,词人转向历史遗迹,"秋士祠荒,夏王碑坏",流露出对历史沧桑的感慨,"吊古愁千斛",表达了深深的忧思。词人借古抒怀,感叹世事变迁,个人情感如同滔滔江水。
"读画烟明,游仙月冷",以月夜读书和想象中的仙游,寄托超脱尘世的愿望,"静抱泉声宿"则进一步渲染出清幽的氛围。最后,词人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希望能像古人那样歌咏自然,传承隐逸文化的精髓。
总的来说,这首《百字令》(其一)麓峰秋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融入了历史沉思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词人对清静生活的向往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我有将军万叠青,换得琅玕半窗绿。
月明恐有凤来栖,日暮何妨云借宿。
清时海宇无烽烟,五风十雨歌丰年。
看山爱竹了公事,焚香挂画似神仙。
城头漏箭催更鼓,将军夜寝元戎府。
怪底云山光满林,床头斜挂三珠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