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窗午睡晚来起,帘外明明一庭水。
云是雨工碎却阴山冰,雷电相驱寒色里。
击瓦骤破群雀惊,迸阶倒回众儿喜。
痴儿不解老夫忧,指点门前说未休。
苍生所望在禾黍,更欲馈饷供边头。
于今宋玉夜无寐,岂待落木方悲秋。
客窗午睡晚来起,帘外明明一庭水。
云是雨工碎却阴山冰,雷电相驱寒色里。
击瓦骤破群雀惊,迸阶倒回众儿喜。
痴儿不解老夫忧,指点门前说未休。
苍生所望在禾黍,更欲馈饷供边头。
于今宋玉夜无寐,岂待落木方悲秋。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客居他乡的午后小憩醒来,窗外呈现出一片宁静的水面景象。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雨雹过后,天空放晴的景象,云层中仿佛是雨神将阴山之上的冰雪击碎,雷电在寒冷的空气中相互驱赶。瓦片被突然的雹雨击破,惊起了群雀,孩子们则因这场意外的惊喜而欢呼。然而,诗人并未沉浸在这份短暂的喜悦之中,而是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担忧粮食的收成,甚至想到了需要准备粮饷以支援边疆。诗中借用了宋玉的故事,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深切的忧虑,即使在秋天还未真正来临之时,就已经感受到了悲凉的情绪。整首诗情感深沉,寓意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社会民生的关怀与忧虑。
出岭超方,九上三到。一槌便成,未是性燥。
诵过水偈,闻色空义。搅炒肝肠,睡不成睡。
棒头领旨,句下明宗。夜半鳌山,如鹤抛笼。
象骨岩高,中有鳖鼻。千五百人,中伤者几。
三毬并辊,大用全提。石火莫及,电光罔追。
大地撮来,如粟米粒。今昔行人,看之不出。
望州乌石,日炙风吹。万福曾郎,眼戴双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