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其九》
《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其九》全文
明 / 张萱   形式: 六言诗  押[霰]韵

土地覆却饭篮,才识和尚一面。

若许七日来寻,鬼窟捉鬼难骗。

(0)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张萱所作的《长寿庵写经示众十五举(其九)》中的一节。通过这节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佛法的深刻理解和对修行过程的独到见解。

“土地覆却饭篮”,这句话形象地描绘了修行者在追求精神生活时,物质生活的简单与朴素。土地覆盖着饭篮,意味着修行者不为物质所累,心无旁骛地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真理。这里体现了佛教中“舍离”和“放下”的思想,即去除对物质的执着,以达到心灵的纯净与自由。

“才识和尚一面”,则表达了初遇佛法时的震撼与觉醒。初次接触佛法,就像是遇到了一位智慧的导师,引领着修行者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精神世界。这一句强调了佛法对个人精神成长的重要性,以及初次接触佛法时的深刻印象。

“若许七日来寻”,这里使用了“七日”这一数字,可能象征着修行过程中的耐心与坚持。在佛教中,“七”常被看作是一个完整周期的象征,意味着经过一段时间的修行与努力,人们可以逐渐接近真理,实现自我超越。

“鬼窟捉鬼难骗”,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修行过程中的挑战比作“捉鬼”。在鬼窟中捉鬼,意味着在复杂的内心世界中寻找并克服各种烦恼与障碍。这里的“鬼”可以理解为内心的欲望、恐惧或错误观念,而“捉鬼难骗”则强调了修行过程中需要诚实面对自己,勇于克服内心的障碍,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成长与净化。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刻的哲理,展现了佛教修行的真谛:在物质与精神的双重世界中,通过舍弃外在的束缚,深入内心,克服内心的障碍,最终达到心灵的自由与解脱。

作者介绍
张萱

张萱
朝代:明

(1459—1527)明松江府上海人,字德晖,号颐拙。弘治十五年进士。官至湖广布政司参议,主粮储。立法禁处侵尅等积弊,忤巡抚意,遂引疾致仕。
猜你喜欢

生查子.去岁

去岁寄寒衣,细熨襟前皱。

春服又重缝,何日归来候。

青鸟去传言,只说人依旧。

腰带沈郎宽,禁得添消瘦。

(0)

神女.书高唐赋后

草香竹暗巫山曙。记宸游、空凝伫。

疏疏雨自何来,霭霭云无处所。

此日登台,当年荐枕,闻道佳期在朝暮。

怎想像梦里、姚姬不管,深宫细腰苦。

侍臣宋玉偏能赋。动淫思、牵愁绪。

岂知惆怅中宵,赢得悲哀万古。

浪说神人,鸣鸾易返,又逢薄怒。

今但有、杜宇啼红,花落高唐路。

(0)

青玉案.幽期

望中渺渺相思路。便咫尺、难来去。

幽梦虽轻吹不度。

画堂南畔,玉栊西面,谁是无人处。

隔墙花暝春风暮。青鸟仙书无一句。

总是伊家真个许。

晚云笼罩,重门深闭,又下黄昏雨。

(0)

菩萨蛮.美人背

碧窗人静凉初透。凝脂拊处难留手。香汗浃桃笙。

灯昏月半明。回身因薄怒。拥抱还推去。

终夕嗅烟鬟。同床见面难。

(0)

沁园春.初冬乏食,感叹成词

鬻畚吹篪,余岂能为,惟耕是依。

冀薄田多黍,兼供酿酒,穷冬有禦,岂叹无衣。

何意秋来,西风一夜,釜底孤城众壑归。

茅檐下,惊鱼游花径,浪皱蓬扉。稻粱十斛都稀。

任饱饭、侏儒笑朔饥。

更每思亲友,皆贫且病,谁言糠覈,可食而肥。

欲就天涯,故人禄厚,怅望千山又落晖。

凌空去,问卢耽何术,有翮能飞。

(0)

鹧鸪天.读史偶得率成二阕·其二

群彦英英祖国门,向来宏长属平津。

临歧独下苍生泪,八百孤寒愧此君。

倾别酒,促归轮,壮怀枉自托风云。

剧怜彩鹢乘涛处,亲见蓬莱海上尘。

(0)
诗词分类
讽刺 豪放 咏物 写花 闲适 牡丹 节日 写人 挽诗 惆怅 写雨 题诗 写景 游玩 饮酒 荷花 怀古 咏史怀古
诗人
范祖禹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