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光绪丙午三月至金陵过汪梅村先生金沙井故宅询知墓在牛首山欲谒未果惘然有赋》
《光绪丙午三月至金陵过汪梅村先生金沙井故宅询知墓在牛首山欲谒未果惘然有赋》全文
清 / 方守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儿时负剑屡登堂,二老谈经听座旁。

岁谶龙蛇同洒泪,墓园松柏几经霜。

蛛尘依旧元亭寂,丝竹无闻鲁国荒。

不见小同传郑学,清明时节总凄凉。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已故先贤的追思与怀念之情,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和深深的哀愁。首联“儿时负剑屡登堂,二老谈经听座旁”以回忆的方式,勾勒出儿时跟随长辈学习的场景,既有少年时代的纯真与好奇,也蕴含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先辈智慧的敬仰。

颔联“岁谶龙蛇同洒泪,墓园松柏几经霜”则转向对逝去先贤的悼念。这里运用了“岁谶”这一古代占卜术语,象征着岁月的流逝和命运的不可预知,同时“龙蛇”借指先贤的智慧与影响力,与“洒泪”相呼应,表达了对先贤的深切哀悼。而“墓园松柏几经霜”,则通过自然界的更迭,暗示时间的无情与生命的短暂,同时也象征着先贤精神的不朽。

颈联“蛛尘依旧元亭寂,丝竹无闻鲁国荒”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哀伤的情绪。通过“蛛尘”、“元亭”、“丝竹”等意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略带荒凉的氛围,仿佛先贤的故居已经远离了往日的繁华,只剩下寂静与孤独。这里的“鲁国”可能是指儒家文化的核心区域,暗含了对传统文化衰落的感慨。

尾联“不见小同传郑学,清明时节总凄凉”则是全诗情感的集中体现。通过“不见小同传郑学”的遗憾,表达了对先贤学问传承中断的忧虑,以及对清明时节祭扫先人时所感受到的普遍凄凉情绪的共鸣。整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和对传统文化现状的反思,展现了诗人深沉的历史责任感和对文化的热爱与忧思。

作者介绍

方守彝
朝代:清

猜你喜欢

送张畏岩进士归吴门兼怀孙赤崖二首·其一

云霄羽翮正翩翩,南北成名总妙年。

古迹欲寻勾漏令,客程来自素馨田。

频登郡阁山当槛,并醉湖桥月上船。

闽国扬帆从此远,女牛星野早秋天。

(0)

送家昭德之官长宁

片帆春色上循州,二月东江浪尚柔。

薄俸未能离苜蓿,一官重得对罗浮。

峰云佳处同谁赏,桃李蹊前与士游。

倘到东坡亭下泊,老夫还拟共维舟。

(0)

赠张翁源泰亭

七叶金貂代有雄,西铭家学绍无穷。

奇文早已传天上,黄绶新垂出汉宫。

邑近曲江唐相度,地连韶石舜弦风。

期君手播灵池水,仁寿同依乐国中。

(0)

李苍水司训长乐以罗浮蝶茧数双及茧布见寄云布即蝶茧所成翼日蝶出茧中五色纷翍玩对之间因成一律寄谢其意

仙遗衣化罗浮蝶,蝶化山蚕复作衣。

栩栩未离庄叟梦,丝丝还上玉人机。

质无绮丽宜于隐,生有文章不愧飞。

多谢良朋远相寄,东方蝉蜕亦依希。

(0)

送屈本庵入都

白首皇都客,兹游亦壮哉。

夏云凝岱岳,秋色在金台。

万里何穷路,三闾未易才。

岭头无可恋,应为荔枝回。

(0)

赤壁舟中歌

曹家老瞒狡而武,百万戈矛下荆土。

赘阉小丑夷群雄,当时意气无江东。

江东少年剑斫案,驱风走火乌林岸。

北船烟烬西蜀都,吴王宫殿飞赤乌。

谁为此谋葛与周,两郎年几二十头。

雄图已矣勿谁道,赤壁舟中人已老。

(0)
诗词分类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诗人
朱同 沈谦 高旭 许棠 刘才邵 王逢 释普度 蒋敦复 钱时 薛嵎 谢元汴 释惟一 吴宽 周贺 余继登 杨冠卿 赵师侠 张子翼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