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示乡叟》
《示乡叟》全文
唐 / 方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支]韵

暮齿甘衰谢,逢人惜别离。

青山前代业,老树此身移。

买药将衣尽,寻方见字迟。

如何镊残鬓,览镜变成丝。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ìxiāngsǒu
táng / fānggān

齿chǐgānshuāixièféngrénbié
qīngshānqiándàilǎoshùshēn

mǎiyàojiāngjìnxúnfāngjiànchí
niècánbìnlǎnjìngbiànchéng

翻译
年老时甘愿衰退隐退,遇见朋友总惋惜离别。
眼前的青山是祖先留下的基业,我这把老骨头也随岁月迁移。
为买药几乎耗尽衣物,找寻药方时眼神已不那么敏捷。
该如何面对稀疏的白发,在镜中看到自己已变成满头银丝。
注释
暮齿:暮年,指老年。
甘:甘愿,乐意。
衰谢:衰老衰退。
逢人:遇见人。
惜别离:惋惜离别。
青山:青葱的山,这里比喻家族传承或历史遗产。
前代业:祖先的事业或遗留的产业。
老树:比喻自己,历经沧桑。
此身移:此生变迁,指自己也步入老年。
买药:购买药物,指为健康花费。
将衣尽:几乎花光衣物换钱,形容经济拮据。
寻方:寻找药方,治疗疾病。
见字迟:看字缓慢,视力减退。
如何:怎样,怎么办。
镊残鬓:用镊子拔去散乱的鬓发,比喻对老去的无奈处理。
览镜:照镜子。
变成丝:头发变成了银丝,指满头白发。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方干的《示乡叟》,通过对乡村生活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青春不再以及对故土深厚情感的感慨。

“暮齿甘衰谢,逢人惜别离。” 这两句表明诗人已经年迈,牙齿松动,见到熟人都感到珍贵,每次告别都充满了不舍。这里的“甘衰”指的是牙齿松动,而“逢人惜别离”则是说每当遇见亲朋好友时,都会因为难以长久相守而感到悲伤。

“青山前代业,老树此身移。” 这两句诗描绘了乡村的静谧与变化。青山代表着历经沧桑的历史,而“前代业”则是指过去留下的成就或遗迹。老树依旧立于原处,只有诗人的身体在岁月中移动,这里蕴含着对时间流逝和个人生命无常的感悟。

“买药将衣尽,寻方见字迟。” 这两句表达了年老后对于健康的关注。诗人为了购买延缓衰老的药材,几乎耗尽了所有的衣物,而在寻找延年益寿之方时,却发现文字上的指导来得太慢,无法赶上岁月的脚步。

“如何镊残鬓,览镜变成丝。” 最后两句诗则是对自己衰老形象的一种无奈和感慨。诗人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头发已由黑变白,只剩下稀疏的几根,心中充满了如何是好的困惑。

整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流逝、青春易逝以及乡土情怀的深切感触。

作者介绍
方干

方干
朝代:唐   号:玄英   籍贯:睦州青溪(今淳安)   生辰:809—888

方干(836—903),字雄飞,号玄英,门人私谥曰玄英先生。睦州青溪(今浙江淳安)人。为人质野,喜凌侮。每见人设三拜,曰礼数有三,时人呼为“方三拜”。徐凝一见器之,授以诗律。唐宪宗元和三年举进士。钱塘太守姚合视其貌陋,缺唇,卑之。懿宗咸通中,隐居会稽镜湖。有诗集。
猜你喜欢

过石斋先生正命处诗以吊之

漳海精忠薄九霄,我来三吊大中桥。

降臣蒙面终无赖,义士同心不可挠。

闽峤山川增卓荦,孝陵风雨已萧寥。

洞玑绝学谁窥见,天挺应推百世豪。

(0)

太夷丈见示过眼两绝句走笔应之

缥渺惊鸿欲去时,江南九月未寒枝。

回头枉说沙洲冷,只遣东坡苦费词。

(0)

题友人湖居

世俗缚人如网罟,安得将身作渔父。

生买城西十顷湖,死埋湖上一抔土。

吴生与我同肺腑,结屋此间意自古。

未能唾手得斯湖,先借渔舟弄风雨。

(0)

谢何梅叟寄惠叭哒杏仁

炎天欲避无林臬,斗室坐困嗟煎熬。

溽暑内侵肺受病,终宵咳唾惊儿曹。

故人千里来书问,情愫恳至字牛毛。

更惠杏仁名巴旦,楮封箬里逾坚牢。

清甘脆美异常品,得自异国同葡萄。

书中示我服含法,二竖闻之皆遁逃。

物性相感有如此,雷丸能禁怪虫号。

我生症结不自见,有时妻子兄弟不及觉,惟赖良友明察及秋毫。

苦言药也若能受,其功岂止百倍高?

请诵风诗敦永好,琼玖何敢报李桃!

(0)

夏夜

夏夜秋风猛刺肌,排灯若语各凄其。

何堪耳冷心灰后,对此星微月坠时。

下番看花上番了,一边得意一边痴。

故人从我探消息,抛卷黄梁梦已疲。

(0)

园居秋日杂诗八首·其六

罗襦红透雪肌肤,六月蝉鸣万斛珠。

我是江南已归客,荔枝识得主人无?

(0)
诗词分类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诗人
奚贾 淮上女 杨适 周兴嗣 顾鼎臣 项圣谟 上官均 李遵勖 徐昌图 赵光逢 阎修龄 冯宿 刘光第 张融 曹一士 汤思退 殷英童 周孚先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