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
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灯已阑珊月气寒,舞儿往往夜深还。
只因不尽婆娑意,更向阶心弄影看。
这首诗描绘的是夜晚舞者归去后的情景。"灯已阑珊月气寒",诗人以灯光微弱、月色清冷的环境烘托出夜深人静的氛围。"舞儿往往夜深还","往往"二字形象地写出舞者的频繁起舞直至深夜,展现出舞者对舞蹈的热爱和投入。
"只因不尽婆娑意","婆娑"原指舞姿曼妙,这里表达了舞者对舞技的追求不舍,以及对舞蹈艺术的深深迷恋。最后一句"更向阶心弄影看",舞者在月光下独自欣赏自己的舞影,进一步体现了她对舞蹈的痴迷和自我欣赏之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场景描绘和情感表达,展现了舞者对舞蹈艺术的执着与热爱,具有浓厚的艺术感染力。姜夔的词作,常以清空骚雅见长,此诗亦是如此,含蓄而富有韵味。
昔有佛子根猛利,能观空性则是色。
欲显空色不思议,仰空书此金刚句。
至今风雨被原野,诸樵牧者集其下。
乃知肉眼不能见,譬如水中有盐味。
唯道人琼思精奇,能观色性即是空。
视此纤管大如椽,挥翰如行九轨道。
故于兼寸环中备,足广大言说身世。
人可见,不可读,譬如婴儿亲崖蜜。
我于此经能證入,初中后善三法门。
忽然落笔如建瓴,不复现行生倒想。
由色空观入诸境,奏刀肯綮无全牛。
尽持此法施群生,甚微细智愿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