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谓云霄去,能为江海行。
知君古人意,非是厌承明。
出国仍簪笔,忧时未请缨。
他年有封事,更觉见平生。
不谓云霄去,能为江海行。
知君古人意,非是厌承明。
出国仍簪笔,忧时未请缨。
他年有封事,更觉见平生。
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朱侍御即将前往南台任职的惜别之情,同时也蕴含了对友人高尚品格和远大志向的赞赏。
首句“不谓云霄去,能为江海行”以“云霄”象征高位,“江海”比喻广阔的天地,暗示友人虽有高远的追求,却能放下身段,适应各种环境,显示出其胸怀宽广与适应力强。
“知君古人意,非是厌承明”则赞扬友人并非因厌倦朝廷生活而选择离开,而是有着像古人一样的高远志向,追求更为广阔的人生舞台,体现出对友人精神境界的深刻理解与高度评价。
“出国仍簪笔,忧时未请缨”两句描绘了友人在离别之际,依然保持着文人的风骨,即使身处异国他乡,也未曾忘记自己的职责与忧虑国家大事的心志。这不仅展现了友人的忠诚与责任感,也体现了诗人对其人格魅力的钦佩。
最后,“他年有封事,更觉见平生”预示着未来友人可能会有重要的政绩或贡献,那时人们会更加认识到他的价值与平生的努力。这句话既是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也是对友情的深厚寄托,表达了诗人对这段友谊的珍视与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表达和对友人品格的赞美,展现了深厚的友情与对理想追求的共同向往,是一首充满深情与哲思的作品。
永日呼朋选胜来,此中图画信天开。
为山巧结巢云洞,近水先营得月台。
绿满纤萝垂户外,粉含新竹旁墙隈。
葵榴艳夺沿堤柳,松桧森连夹路槐。
绕槛总成书带草,盈阶多似蔓金苔。
桥通积石琼为岛,帘捲芳丛绣作堆。
地僻尽堪容笑傲,境幽原已绝氛埃。
开尊北海时盈座,飞盖西园待上才。
日映花光摇握麈,风吹鸟韵送传杯。
辋川未乏裴王侣,醉笔同挥九万枚。
虚堂荷净绝氛埃,一月曾看几度来。
妆映窗轩时挺出,芬从湖沼远移栽。
数茎不羡庐山社,十丈何须五井隈。
已见绿房珠作实,更馀丹萼锦为堆。
清香暗袭论文处,艳质晴翻校艺台。
授简秀联思并发,濡毫锦借句频催。
赋成诧比青莲匣,酒至倾怜白玉杯。
归去客斋同入梦,依稀犹是笔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