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万里抟而上,三千秋鸣相酬。
未免为二蛊笑,谁能作双鸟囚。
九万里抟而上,三千秋鸣相酬。
未免为二蛊笑,谁能作双鸟囚。
此诗是宋代文学家刘克庄的作品,名为《释老六言十首(其五)》。这四句话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通过对自然景象和生物行为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由与囚禁状态的深刻思考。
“九万里抟而上”中的“抟”,意指盘旋升起,形容鸟儿在高空中自由翱翔的姿态。“三千秋鸣相酬”则描绘了一群鸟儿在三千年的岁月长河中彼此呼应的景象。这里,“九万里”和“三千秋”,都是夸张的手法,用以强调时间与空间的广阔。
接着,“未免为二蛊笑,谁能作双鸟囚。”两句则转换了情境,从天空中的自由飞翔到对地面上两只虫子相互嬉戏的情形。这里的“二蛊”指的是两只在地面的昆虫,它们之间的欢乐无拘,无所谓的笑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些试图将天空中自由飞翔的双鸟囚禁的人。
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刘克庄表达了对于自然界生命自由状态的赞美,以及对人为束缚和限制的批判。诗句流畅自然,意象丰富,是一首融合了哲理与情感、形象与思想的佳作。
形影更谁亲,应怀漆道人。
片言酬凿齿,半偈伏姚秦。
榛莽池经烧,蒿莱寺过春。
心期重西去,一共吊遗尘。
相思恨相远,至理那时何。
道笑忘言甚,诗嫌背俗多。
青苔闲阁闭,白日断人过。
独上西楼望,荆门千万坡。
彼此无消息,所思江汉遥。
转闻多患难,甚说远相招。
老至何悲欢,生知便寂寥。
终期踏松影,携手虎溪桥。
知泛沧浪棹未还,西峰房锁夜潺潺。
春陪相府游仙洞,雪共宾寮对玉山。
诗里几添新菡萏,衲痕应换旧斓斑。
莫忘一句曹溪妙,堪塞孙孙骋度关。
吴头东面楚西边,云接苍梧水浸天。
两地别离身已老,一言相合道休传。
风骚妙欲凌春草,踪迹闲思绕岳莲。
不是傲他名利世,吾师本在雪山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