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说催科抚字难,蒲鞭何处问刘宽。
口碑虽好谁求是,治谱无多要守残。
传德本为清白吏,亲民应异爪牙官。
昨聆绪论如春蔼,早为闾阎卜乂安。
才说催科抚字难,蒲鞭何处问刘宽。
口碑虽好谁求是,治谱无多要守残。
传德本为清白吏,亲民应异爪牙官。
昨聆绪论如春蔼,早为闾阎卜乂安。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于官吏治理地方的深刻思考与期待。首联“才说催科抚字难,蒲鞭何处问刘宽”,开篇即以“催科抚字”这一官吏日常事务的双重挑战,引出对如何公正、仁慈地治理地方的深思。蒲鞭,象征着温和而有力的治理方式,这里借问刘宽,表达了对理想官吏形象的向往。
颔联“口碑虽好谁求是,治谱无多要守残”,进一步探讨了治理效果的评价标准。口碑固然重要,但真正衡量治理成效的标准在于是否坚守原则,即使在有限的治理方法中也要坚持到底,体现出作者对于治理实践的严谨态度。
颈联“传德本为清白吏,亲民应异爪牙官”,强调了官吏品德与职责的重要性。清白之德是官吏传承的核心,而亲民则要求官吏超越常规的管理角色,成为人民的贴心人,而非仅仅执行命令的工具。这反映了作者对于官吏道德修养与服务意识的高度关注。
尾联“昨聆绪论如春蔼,早为闾阎卜乂安”,总结了作者对当前治理情况的乐观态度。昨日的讨论如同温暖的春风,预示着未来社会的和谐安定。这里不仅表达了对当下治理理念的认可,也寄托了对未来社会美好景象的憧憬。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于官吏治理之道的独到见解,更体现了其对社会和谐与人民福祉的深切关怀。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刻的哲理,传达了一种理想化的治理愿景,值得我们深入品味与思考。
龆岁迎高轩,客座睹妙墨。
初知学波磔,涂鸦常侍侧。
甚荷容觕顽,陋质许磨试。
睽违重相见,吹竽滥清职。
学步瞠乎后,蹒跚怯无力。
同时侍从班,公书最杰特。
天然擅风华,意不假雕刻。
比来愈高卓,下笔成典式。
台端索靖碑,论古诣精域。
喜闻前驺过,寒厅觐颜色。
久别犹虚庸,盛望愧难塞。
骊驹不可维,送行已曛黑。
探怀出绢素,匆匆那敢迫。
请附书簏行,期寄邮筒得。
郡斋知近山,春秋好登陟。
使君今苏黄,摩崖待镌勒。
西山寒色侵窗棂,觑眼浩浩重关扃。
并载耸肩冲冻出,尖叉冷峭谁当听。
旧题年月暗尘壁,劫后好事如晨星。
昨者旌旆照原隰,珠襦玉匣藏神灵。
彤帷雨泪洒阳燠,光景似塞衔悲人。
痛定伛偻拨灰话,过市对酌倾空瓶。
二客后至赴盛集,遥想宣劝杯无停。
禁体号令严白战,主人拥被君当醒。
当时入地报分寸,关心丰歉烦明廷。
梦寐恍惚那忍说,瑞应屏绝还讲经。
高寒天上试回望,玉戏切莫忘江亭。
侔色揣称隔梅讯,故乡花事谈伶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