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作天涯别,重逢未可期。
快闻经世论,兼读过庭诗。
骐骥宜千里,鹪鹩且一枝。
野人头已白,不复问当时。
便作天涯别,重逢未可期。
快闻经世论,兼读过庭诗。
骐骥宜千里,鹪鹩且一枝。
野人头已白,不复问当时。
这首诗是明代末年至清代初期诗人陈恭尹所作的《送周德涵》。诗中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对其未来前程的美好祝愿。
首联“便作天涯别,重逢未可期”,开篇即道出离别的伤感与未来的不确定性,预示着此次分别可能意味着长久的别离,重逢的希望变得渺茫。
颔联“快闻经世论,兼读过庭诗”,转而表达对友人智慧与学识的赞赏。希望友人在旅途中能听到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同时也能阅读到家传的诗书,增长见识,提升自我。
颈联“骐骥宜千里,鹪鹩且一枝”,以骏马和小鸟为喻,寓意人生道路虽长,但每个人应根据自己的条件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骏马适合驰骋千里,小鸟则应安于一枝之栖,各得其所。
尾联“野人头已白,不复问当时”,诗人自比为年老的隐士,感叹时光易逝,岁月催人老,不再追忆往昔之事。既是对友人的勉励,也是对自己人生的感慨。
整体而言,这首诗情感真挚,寓意深远,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古作海虞城,量地带山麓。
中藏七道水,横亘东西属。
建号曰琴川,焦尾天然琢。
雨添韵自清,风荡波宁浊。
近脉尚湖通,支流梅里续。
忆昔几宰贤,莅兹顾名目。
惟饮吴中水,能弹宓子曲。
今舣宦游航,载归赋倍粟。
冷冷只此存,清听销尘俗。
山僧住山今老朽,逢人说山不去口。
从前所闻见则否,过眼一过为刍狗。
何如此山世希有,一幅云林好心手。
周遭方广盈十亩,土肥泉滑峰棱瘦。
中有天地外无漏,山光水光昼复昼。
两两石楼如老叟,大者兀坐小回首。
大楼之左小楼右,长松低枝与石斗。
众石伛偻若奔兽,前行麋鹿后猿狖。
聚为月窟丰其蔀,仰首窥天通石腠。
散为玉衡布星斗,横数八八纵九九。
路断不断见遗构,有声无声狮子吼。
相传古寺废已久,残碑半缺成蝌蚪。
殿角生尘佛面丑,圆镜当中无净垢。
八门顶礼还抖擞,踏破前人旧窠臼。
归来大笑别良友,此山取作逋逃薮。
君心我心无避就,终当去去去莫后。
把茅盖头瓮遮牖,坐断云根观远岫。
不信名山有神守,管取洞天归两肘。
君不见藏山于泽未为固,夜半有力负之走。
窃负而逃逃者谁,字曰迹删名曰鹫。
《游石碣山作》【明·成鹫】山僧住山今老朽,逢人说山不去口。从前所闻见则否,过眼一过为刍狗。何如此山世希有,一幅云林好心手。周遭方广盈十亩,土肥泉滑峰棱瘦。中有天地外无漏,山光水光昼复昼。两两石楼如老叟,大者兀坐小回首。大楼之左小楼右,长松低枝与石斗。众石伛偻若奔兽,前行麋鹿后猿狖。聚为月窟丰其蔀,仰首窥天通石腠。散为玉衡布星斗,横数八八纵九九。路断不断见遗构,有声无声狮子吼。相传古寺废已久,残碑半缺成蝌蚪。殿角生尘佛面丑,圆镜当中无净垢。八门顶礼还抖擞,踏破前人旧窠臼。归来大笑别良友,此山取作逋逃薮。君心我心无避就,终当去去去莫后。把茅盖头瓮遮牖,坐断云根观远岫。不信名山有神守,管取洞天归两肘。君不见藏山于泽未为固,夜半有力负之走。窃负而逃逃者谁,字曰迹删名曰鹫。
https://shici.929r.com/shici/GvPci9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