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异人,且得异书。挟书从人,何适不娱。
罗浮之趾,卜我新居。子非玄德,三顾我庐。
我见异人,且得异书。挟书从人,何适不娱。
罗浮之趾,卜我新居。子非玄德,三顾我庐。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苏轼所作,名为《和陶答庞参军六首(其一)》。这是一首借景抒情的七言绝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象来表达内心的情感与哲思。
诗人开篇即写到“异人”、“异书”,表明他所遇之人以及得到的手书皆非寻常。"挟书从人,何适不娱"则透露出诗人对于知识、智慧的追求和渴望,以及对交流与分享的热爱。
紧接着,“罗浮之趾,卜我新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感。罗浮山在中国古代被视为仙境,这里可能是诗人心灵寄托之所。他通过占卜选择新的居住地,寻找一处心灵得以栖息之所。
末句“子非玄德,三顾我庐”则显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心境。"玄德"是指道家高深的修养和品德,诗人自谦不是具有这样高尚品德的人,但却有三次来访我的简陋居所。这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对于纯粹友情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书籍和人际交往,展现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人生态度。
阵雨虽屡作,艰致渥且优。
前朝斋法宫,傍晚云脚浮。
点滴只顷刻,旋成霁景收。
次晓自御园,有来内侍流。
问彼以雨势,咸云觉稍稠。
昨因大祀旋,园林卜鸣鸠。
颇睹油然兴,曾无沾尔酬。
诘旦理庶政,召询卿尹俦。
告我昨在京,眼见盈浍沟。
奇哉彼雨工,何独无缘投。
岂其果有意,避我如相仇。
欺饰中涓常,于彼奚深求。
国是夙所倚,不宜逐悠悠。
或者欲慰我,我宁易慰不。
匪诚未足信,诚然益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