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过庐山不得上,湓江城边一惆怅。
羡君山下有夷亭,千岩万壑长相向。
山中李生好读书,出山作郡山前居。
手开平湖浸山脚,未肯即与庐山疏。
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
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
行过庐山不得上,湓江城边一惆怅。
羡君山下有夷亭,千岩万壑长相向。
山中李生好读书,出山作郡山前居。
手开平湖浸山脚,未肯即与庐山疏。
道州一去应嫌远,千里思山梦中见。
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辙的《江州周寺丞泳夷亭》,诗人以庐山为背景,表达了对友人周寺丞的深深怀念和对其生活的赞赏。首句“行过庐山不得上”描绘了诗人未能登临庐山的遗憾,而“湓江城边一惆怅”则流露出淡淡的失落感。接着,诗人羡慕周寺丞在山下的夷亭,那里“千岩万壑长相向”,环境优美,读书生活宁静。
诗人称赞周寺丞不仅喜好读书,且能将这种爱好融入生活中,选择在山前居住,亲手开凿平湖,仿佛与庐山紧密相连,不愿疏离。“未肯即与庐山疏”表达了对友人生活方式的敬佩。然而,诗人也担心周寺丞可能会因为远离道州而感到孤独,他想象着友人在千里之外仍对山林念念不忘,只能在梦中相见。
最后两句,“青山长见恐君嫌,要须罢郡归来看”,诗人直接表达了希望周寺丞能放下公务,回来看看那熟悉的青山,体现了深厚的友情和对友人的关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朴素,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生活的理解和对自然的热爱。
一峰中雄酋,两峰拱而立。
崭然入云表,烟开翠鬟湿。
佳山如佳士,可望不可及。
诗人觑天巧,妙处归眼力。
新营称华扁,收此一寸碧。
婆娑在其下,缱绻与之习。
嗟哉尘土中,膏火日煎急。
青层但坐对,皓首未暇识。
趋舍各有适,枘凿不相入。
何当山上头,裴回瞰原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