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江夜·其二》
《江夜·其二》全文
明 / 释今无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阳]韵

总是无家客,家居亦野航。

江边知月阔,水底见星长。

林动疑豺虎,时危问稻粱。

岩能孤坐好,贫只百般忙。

(0)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夜晚在江边的孤独与思考。首联“总是无家客,家居亦野航”表达了诗人作为漂泊者的身份,无论是身处家中还是旅途中,都如同无家可归之人,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颔联“江边知月阔,水底见星长”通过描写江边的月色和水中的星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辽阔的意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广阔思绪。月之阔、星之长,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也映射出诗人对宇宙的感慨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颈联“林动疑豺虎,时危问稻粱”则转而表达诗人对现实世界的担忧。林间的风吹动,让诗人误以为是豺虎的动静,反映了他对社会动荡不安的敏感和忧虑。同时,“时危问稻粱”借用典故,表达了在艰难时期对生活基本需求的关切,体现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对民生疾苦的关注。

尾联“岩能孤坐好,贫只百般忙”收束全诗,一方面表达了诗人喜欢在岩石旁独自静坐的宁静心境,另一方面又揭示了即使在贫困中,生活依然充满忙碌。这一联既是对个人内心世界的描绘,也是对生活态度的一种反思,展现出诗人面对困境时的坚韧与乐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深刻的内心独白,展现了诗人独特的生命体验和哲学思考,既有对自然美的欣赏,也有对社会现实的关怀,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洞察。

作者介绍

释今无
朝代:明

今无(一六三三—一六八一),字阿字。番禺人。本万氏子,年十六,参雷峰函是,得度。十七受坛经,至参明上座因缘,闻猫声,大彻宗旨。监栖贤院务,备诸苦行,得遍阅内外典。十九随函是入庐山,中途寒疾垂死,梦神人导之出世,以钝辞,神授药粒,觉乃苏,自此思如泉涌,通三教,年二十二奉师命只身走沈阳,谒师叔函可,相与唱酬,可亟称之。清圣祖康熙十二年(一六七三)请藏入北,过山东,闻变,驻锡萧府。十四年回海幢。今无为函是第一法嗣。著有《光宣台全集》。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四有传。
猜你喜欢

泉林行宫八景·其七古荫堂

灌木不论名字,古干各具精神。

几经春风秋月,适逢美景良辰。

千载以来伯仲,百尺之上轮囷。

偶坐爱斯嘉荫,缅怀植者何人。

(0)

过东平州

须句经古邑,膏雨霁公田。

尘净鸣鞭缓,曦柔彻盖前。

安民期不扰,择吏懋勤宣。

汉室诸侯众,苍惟乐善传。

(0)

紫泉行宫杂咏·其四舫室

临湖筑舫室,不系常涵虚。

米家书画式,津逮今纷如。

(0)

长沟·其三

毳服春朝尚峭寒,房山遥在白云端。

高低土脉皆含润,历览吾心略为宽。

(0)

阅古楼

目成此日吟中句,身在前朝望里图。

著壁风华千古阅,与稽岂止系斯须。

(0)

万树园灯词·其八

九月龙堆了不寒,金凫银燕万枝攒。

恩膏永欲遐方被,宴赏宁寻一已欢。

(0)
诗词分类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诗人
李清照 郑思肖 庾信 温庭筠 毛奇龄 汪广洋 孟浩然 陶益 赵佶 王昌龄 张栻 郑刚中 陈谟 戴良 张羽 王建 蔡襄 唐顺之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