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游张公祠·其二》
《游张公祠·其二》全文
宋 / 李曾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十年重过石桥行,松下清流载濯缨。

洞隔烟霞知地远,坛连仙佛信天成。

人如云意俱闲适,山带霜容似瘦生。

步出亭皋便归去,它时林壑又寒盟。

(0)
翻译
十年后再游石桥边,松树下的清泉洗涤我的帽带。
山洞隐藏在烟霞之后,仿佛知道地势遥远,仙坛相连,仿佛自然天成。
人群如云,心情都悠闲自在,山峦经霜,显得更加清瘦。
走出亭台,我就要离去,将来或许会在深林山谷中再次相约。
注释
十年:过了十年。
石桥:古老的石桥。
松下:松树之下。
清流:清澈的流水。
濯缨:清洗冠带,比喻洗涤心灵。
洞隔:山洞隔绝。
烟霞:云雾缭绕。
地远:地势偏远。
坛连:仙坛相连。
天成:天然形成。
人如云:人群众多。
意俱闲适:心情都轻松愉快。
山带霜:山峰覆盖着霜雪。
瘦生:清瘦的样子。
步出:走出。
亭皋:亭台旁边。
归去:回去。
它时:将来。
寒盟:寒冷的约定,指再次相会。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旅人重返石桥行的场景,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开篇“十年重过石桥行”表明时光流转,不经意间又回到了曾经走过的地方,而“松下清流载濯缨”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清澈的溪水在松树下潺潺流过,溪水中或许有着绊住的马缰,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境。

“洞隔烟霞知地远”透露出诗人对远方山谷的向往,以及通过自然景观感知到的空间距离。紧接着,“坛连仙佛信天成”则是对神圣之所在——寺庙的描写,这里不仅展示了建筑物的壮丽,也传递了一种精神上的追求和信仰。

“人如云意俱闲适”表达了诗人观察到的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们仿佛云朵一样悠然自得。接着,“山带霜容似瘦生”则描绘了秋天山峦被白霜覆盖,显得格外清瘦,呈现出一种季节更迭、物是人非的感慨。

最后,“步出亭皋便归去,它时林壑又寒盟”表达了诗人在游览之后选择离开的情景,以及对未来的某种承诺或期许。这里的“它时”指的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林壑又寒盟”则可能暗示着自然界即将进入更冷的季节,或者是对未来重游之约的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山水景色的描绘,以及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作者介绍
李曾伯

李曾伯
朝代:宋   字:长孺   号:可斋   籍贯:要亦戛戛异   生辰:1198年-1268年

李曾伯(1198年-1268年),字长孺,号可斋。原籍覃怀(今河南沁阳附近),南渡后寓居嘉兴(今浙江嘉兴)。南宋中晚期名臣、词人,太宰李邦彦之后。其词喜用慷慨悲壮之调,抒发忧时感世之情,自称“愿学稼轩翁(辛弃疾)”《四库提要》称其“才气纵横,颇不入格,要亦戛戛异人,不屑拾慧牙后”。有《可斋杂稿》等传世。 
猜你喜欢

桓侯庙

君侯正气足千秋,江上祠堂剑佩留。

武定荆梁推虎将,文成刁斗羡名流。

云安故垒烽烟静,天目孤城甲马游。

扶汉精灵犹未了,英风凛凛在神州。

(0)

韩忠臣祠

遗庙临江岸,清风送客船。

名留青史在,魂逐怨涛还。

雨暗沧波夜,烟笼远浦天。

悲凉嗟逝水,落日听潺湲。

(0)

赤崖山读书处口占二首·其一

殷勤学孔颜,寂寞在深山。

明月临窗静,清风拂户闲。

青灯照四壁,光气彻云间。

风雨连床夜,谈经数往还。

(0)

过芝陵山

芝陵迂路昼冥冥,一线重崖不可行。

保国岂真由地险,滇南栈道不时平。

(0)

读乌符观碑刻无上宫访蒋晖诗四首·其二闻钱与谦报寄锡山同年华文光

惊风落春昼,塌然发长叹。

夫岂为所私,天地储精难。

流赋亦能几,至宝轻摧残。

吴娃擅殊态,野鹤旋高寒。

如何晋代风,欲向虞廷安。

秉心日不足,纵步入崄艰。

雌黄重暧昧,归流实无端。

所以君子儒,砥砺不少刊。

天工谅疏宥,自濯犹足看。

南山有周处,名迹昭青汗。

(0)

送潘络克理进士之京

冬如春暖促梅花,折得疏枝赠使车。

试上黄金台上望,无边红杏夺晴霞。

(0)
诗词分类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诗人
苏伯玉妻 邯郸淳 苏蕙 陈璧 缪彤 宇文融 贾黄中 蒋恭棐 黄虞稷 梁克家 陈居仁 王自中 崔莺莺 林升 张祎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