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咏八首·其一》
《杂咏八首·其一》全文
宋 / 王安石   形式: 古风  押[麻]韵

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

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

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

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

(0)
翻译
世间万物皆统一,九州之内如一家。
微小的事物也不轻视,边远之地不算远。
不分长寿或短命,不知贫穷或富有。
忘却世俗之心才能领悟大道,大道远离繁华浮躁。
靠近观察,即使是尧舜也会被看作尘土。
庄子这样说,世人却认为他在夸耀。
注释
一体:整体统一。
九州:古代中国划分的九个区域。
秋毫:极其微小的事物。
徼外:边境之外。
寿与夭:长寿和短命。
贫与赊:贫穷和富有。
忘心:忘记世俗之心。
纷华:繁华、浮华。
尧舜:古代贤君。
泥沙:比喻地位低微。
庄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夸:夸耀、自大。
鉴赏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体现了他深厚的儒家思想和高远的哲学观念。开篇“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两句,表达了一种宇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个体生命与自然万物、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和信仰。

接着,“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两句强调了事物无论大小,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待世间万物平等态度,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君子喻于大,民小喻于细”的思想。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命长短和贫富得失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念。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两句,是对儒家修身养性思想的一种表达。其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和真理,而“忘心”则是达到与这个“道”合一的最高境界。

最后,“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四句,则是在通过历史人物如尧、舜来反思历史,指出即便是古代圣明君主,也难免有局限与不足。这一思想与庄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世俗评价的超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万物、生命价值、历史人物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远的人生追求。

作者介绍
王安石

王安石
朝代:宋   字:介甫   号:半山   生辰: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
猜你喜欢

题温日观墨葡萄图

浓淡累累半幅披,却疑月架影参差。

凭君问取乘槎使,还似宛西旧折枝。

(0)

湖上诗

湖边多少游湖者,半在断桥烟雨间。

尽逐东风看歌舞,几人著眼到青山。

(0)

盘山栖云观

盘山路不深,道院正当心。

一谷水流细,满山松布阴。

庵前閒散发,亭下静披襟。

羽客朝舂药,幽人夜抚琴。

云生添瑞景,风动转清音。

此地全真乐,予知胜万金。

(0)

记怀·其三

咫尺天涯一望间,重帘十二拥朱阑。

断肠芳草连天碧,作恶东风特地寒。

笼里飞禽堪再复,盆中覆水恐难乾。

落花舞絮春如水,下却珠帘不忍看。

(0)

雩咏亭续兰亭会补山阴令虞国诗

兴怀古先,仰观元造。尼叹逝川,平念华草。

暮春维和,爰舒幽抱。皎焉白驹,嘤其黄鸟。

(0)

楼桑庙

东市脐乾照夜脂,云龙风虎各乘时。

地中鼓角袁方捷,天下英雄操已知。

垄亩见贤谁恨晚,心中得计不妨迟。

亦知汉祚难恢复,轻掷荆州恐未宜。

(0)
诗词分类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诗人
季芝昌 陈康伯 裴休 秦湛 凌濛初 薛综 黄损 李晔 鲍楠 孙不二 宋子侯 乐婉 法照 高允 涂瑞 张齐贤 髡残 王镕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