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
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
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
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
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
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
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
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所作,体现了他深厚的儒家思想和高远的哲学观念。开篇“万物余一体,九州余一家”两句,表达了一种宇宙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将个体生命与自然万物、国家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统一性的追求和信仰。
接着,“秋毫不为小,徼外不为遐”两句强调了事物无论大小,都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关注。这不仅反映出诗人对待世间万物平等态度,也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君子喻于大,民小喻于细”的思想。
“不识寿与夭,不知贫与赊”两句,则表现出了诗人对于生命长短和贫富得失的超然态度,反映出一种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念。
“忘心乃得道,道不去纷华”两句,是对儒家修身养性思想的一种表达。其中,“道”指的是宇宙间的根本规律和真理,而“忘心”则是达到与这个“道”合一的最高境界。
最后,“近迹以观之,尧舜亦泥沙。庄周谓如此,而世以为夸”四句,则是在通过历史人物如尧、舜来反思历史,指出即便是古代圣明君主,也难免有局限与不足。这一思想与庄子的“道法自然”的哲学相呼应,同时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世俗评价的超然。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宇宙万物、生命价值、历史人物等主题的思考,展现了王安石深邃的思想内涵和高远的人生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