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毛希元隐居庐山卧龙瀑》
《毛希元隐居庐山卧龙瀑》全文
宋 / 叶适   形式: 古风

毛子骂吴曦,蜀山渺孤獖。

五老急扣聘,延留如大宾。

龙分自眠地,蕙帐饶珠蠙。

岩花开恨晚,谷鸟鸣先春。

吊古一沈思,千载多逸民。

登高一长望,万里皆积云。

子勇书印历,忧愤著弥纶。

曷不草露布,从容静风尘。

低头汲涧曲,煮豆萁为薪。

沮溺上之耻,昔贤终贱贫。

(0)
翻译
外族人辱骂吴曦,蜀地高山显得他孤立无依。
五位长老急忙前来邀请,像对待贵宾一样挽留他。
龙脉之地他独自沉睡,香帐中满是珍珠般的宝贝。
岩花虽美却开放太迟,山谷鸟儿鸣叫预示春天来临。
他沉思历史,千年间逸士众多。
登高远望,万里大地尽是层层云烟。
他的英勇事迹刻在史册,忧虑和愤慨充满诗篇。
为何不发布公开声明,以平静的姿态面对世事纷扰。
他低头取水于山涧深处,煮豆燃萁以作柴火。
这让他想起沮溺的耻辱,古代贤人最终贫穷落魄。
注释
毛子:指外族人。
孤獖:形容孤立无依。
五老:指五位长老。
大宾:贵宾。
龙分:龙脉之地。
珠蠙:珍珠。
岩花:山岩上的花朵。
恨晚:开放得晚。
吊古:凭吊古人。
逸民:隐居不仕的人。
长望:长久眺望。
积云:层层云雾。
书印历:记载在史书中的事迹。
弥纶:广大、深远。
草露布:起草公开信。
静风尘:平息世事。
汲涧曲:在山涧取水。
豆萁:豆茎。
沮溺:典故,指隐士。
贱贫:贫穷落魄。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赞美。诗人以毛子骊吴曦开篇,借此表达自己对世俗纷争的超然与脱离,以及对高洁独立生活的追求。

蜀山渺孤獖,是诗人选择的隐居之地,环境幽深而美丽。五老急扣聘,延留如大宾,则表现了人们对诗人高洁品格的敬仰和邀请他参与世事的迫切,但诗人却选择了退隐。

龙分自眠地、蕙帐饶珠蠙,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描绘,环境宁静而富有诗意。岩花开恨晚、谷鸟鸣先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时光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和希望的赞美。

吊古一沈思,千载多逸民,是诗人在回顾历史时,对那些选择隐居的人生态度的理解与同情。登高一长望,万里皆积云,则是诗人站在高处所见到的壮丽景象,也象征着他超脱尘世的心境。

子勇书印历、忧愤著弥纶,表达了诗人的个性和才华,以及内心的不平与抗争。曷不草露布,从容静风尘,是对隐居生活的一种理想化描述,诗人希望能够在自然中找到平静。

低头汲涧曲、煮豆萁为薪,则是对隐逸生活中简单劳作的描写,这种生活虽然艰苦但充满了诗意。沮溺上之耻、昔贤终贱贫,是诗人对于那些曾经高洁而现在却因为世俗牵绊而失去尊严的人的一种感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和内心世界的抒发,展现了诗人追求超脱与宁静生活的愿望,以及对于历史上隐逸之士的深刻理解。

作者介绍
叶适

叶适
朝代:宋   字:正则   号:水心居士   籍贯: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   生辰: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

叶适(1150年5月26日—1223年2月21日),字正则,号水心居士,温州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论家,世称水心先生。嘉定十六年(1223年),叶适去世,年七十四,赠光禄大夫,获谥“文定”(一作忠定),故又称“叶文定”、“叶忠定”。叶适主张功利之学,反对空谈性命,对朱熹学说提出批评,为永嘉学派集大成者。他所代表的永嘉事功学派,与当时朱熹的理学、陆九渊的心学并列为“南宋三大学派”,对后世影响深远,是温州创业精神的思想发源。著有《水心先生文集》、《水心别集》、《习学记言》等。
猜你喜欢

八景诗

残阳初暝晚烟浮,樵牧人归古渡头。

小艇趁风凌草屿,轻帆映月上沙洲。

芦边野鹜惊波乱,蓝里河鱼换酒赒。

最羡时閒烽火息,戍灯刚出赤嵌楼。

(0)

纪变绝句·其一

昆池劫火到东瀛,班马中宵似有声。

十万黄巾低首拜,前车恐是郑康成。

(0)

题张司马七夕乘槎图·其二

海国茫茫水拍天,灵槎安稳御风烟。

君家惯犯支机石,好挽银河润野田。

(0)

赠陈握卿己巳年引心书院首唱·其一

结社春秋祭祀慇,丹炉点化课诗文。

惟君默契神仙意,乐道飘然迥出群。

(0)

同人议钝翁主办广泰成垦事

亦知覆水苦难收,借箸聊为画一筹。

有主青山如尔愿,无情白发上人头。

莫疑枳棘栖鸾凤,好为儿孙作马牛。

今日蚕丛犹待辟,不妨卧共少文游。

(0)

晚泊海坛

傍晚孤舟泊,近乡喜欲狂。

海门晴亦雨,沙屿夜疑霜。

桑柘遭兵废,钱刀替贼藏。

得归苏属国,暂厄复何妨。

(0)
诗词分类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诗人
高启 李昌祺 赵抃 韦骧 白玉蟾 赵熙 洪咨夔 李曾伯 王绂 赵孟頫 杜牧 黄遵宪 曹植 魏了翁 王禹偁 薛蕙 洪适 王之道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