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杂诗十首·其五》
《杂诗十首·其五》全文
魏晋 / 张协   形式: 古风

昔我资章甫,聊以适诸越。

行行入幽荒,瓯骆从祝发。

穷年非所用,此货将安设。

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

不见郢中歌,能否居然别。

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

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

(0)
鉴赏

这首诗是张协在魏晋时期创作的《杂诗十首》中的第五首。诗中表达了诗人对于社会风气和个人价值追求的深刻反思。

诗的前四句“昔我资章甫,聊以适诸越。行行入幽荒,瓯骆从祝发。”描绘了诗人过去为了适应环境,穿着章甫(一种礼服)前往遥远的南方地区,进入了一片未知的荒野,与当地土著居民同化。这里通过服饰的变化和地理环境的变迁,象征着诗人对不同文化的接纳与适应。

接下来的四句“穷年非所用,此货将安设。瓴甋夸玙璠,鱼目笑明月。”则揭示了诗人对于自身价值的困惑。他感叹自己辛劳一生积累的财富和知识,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似乎毫无用处,甚至被他人嘲笑。这里通过比喻(瓴甋与玙璠、鱼目与明月),形象地展现了社会评价标准的不公和个体价值的失落。

后四句“不见郢中歌,能否居然别。阳春无和者,巴人皆下节。”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提到郢中之歌,意指高雅的艺术或文化,但在这流俗的社会中,却无人能欣赏或理解,使得真正的价值难以得到认同。同时,诗人也借“阳春无和者”表达了自己的孤独感,即在众多“巴人”(泛指普通大众)中,没有能够与之共鸣的人,暗示了社会普遍的庸俗和缺乏真正审美能力的现象。

最后,“流俗多昏迷,此理谁能察。”总结了诗人的感慨,指出社会风气的混乱和人们对真正价值的忽视,而这种现象又有谁能洞察并加以改变呢?整首诗通过一系列的比喻和象征,深刻反映了魏晋时期社会的复杂性和个人在其中的挣扎与思考。

作者介绍
张协

张协
朝代:魏晋   字:景阳   籍贯:西晋安平

张协(?~307?),字景阳。西晋文学家,安平(今属河北省)人。父亲张收,蜀郡太守。张协少有俊才,与兄长张载齐名。曾任公府掾、秘书郎、华阳令等职。永宁元年(301年),为成都王、征北将军司马颖的从事中郎,后迁中书侍郎,转河间内史,治郡清简。惠帝末年,天下纷乱,他辞官隐居,以吟咏自娱。永嘉初,复征为黄门侍郎,托病不就。后逝于家。
猜你喜欢

赠剑客游五

五陵游侠儿,裘马自轻肥。

怀中匕首光陆离,高歌气化白虹飞。

醉来舞剑器,矫捷如猱猿。

朝过朱亥里,暮入信陵门。

三杯白眼耳热后,千金为寿常摇手。

平生意气重贫交,五侯七贵余何有?

(0)

落花诗三十首·其二十二十歌

淡日和风熏绮罗,清明上巳乐偏多。

飞花恋妓娇能舞,啼鸟怜香巧和歌。

剪彩纵难回锦树,铺茵还得卧青莎。

大堤宴罢归来晚,素袜轻摇洛浦波。

(0)

秋早口号

看扫盈阶叶,因惊昨夜风。

曙光晞早露,帘影隔残蛩。

潦倒形骸外,羁栖旅病中。

越吟欣得句,不拟作书空。

(0)

江上行三十首·其三十

社近燕怀归,呢喃逐队飞。

能无怜旧垒,故国在乌衣。

(0)

舟中无事戏拟古乐府杂体遗意十八首·其二结袜子

寒江一清深见底,壮士肝肠照秋水。

隐隐风雷起铁锤,萧萧杀气横千里。

感德轻将身命酬,抱关屠者更何求。

一言不合辄投袂,说甚千金不掉头。

(0)

拟竹枝词四首·其一

溪女蓬鬟日召负,担头十指尚纤纤。

路逢年少轻调笑,连袂清歌望酒帘。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杨亿 赵秉文 王维 吕碧城 尹台 张煌言 金幼孜 郭谏臣 龚自珍 韩愈 王恽 舒岳祥 王翰 沈辽 陈师道 晁补之 李贺 陆龟蒙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