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呵棒,亦传灯,曾经几劫灰尘,佛也佛也,竟者般仰卧;
不烧丹,不炼汞,但食半生烟火,仙乎仙乎,便如许清癯。
亦呵棒,亦传灯,曾经几劫灰尘,佛也佛也,竟者般仰卧;
不烧丹,不炼汞,但食半生烟火,仙乎仙乎,便如许清癯。
这首诗以幽默诙谐的手法描绘了一位烟客的形象,通过对比佛与仙的不同生活状态,展现了对烟客独特生活方式的调侃与赞赏。
首句“亦呵棒,亦传灯”,形象地描绘了烟客手持烟杆(呵棒)和烟灯的生活场景,暗示其烟不离身。接着“曾经几劫灰尘”一句,既是对烟客长期吸烟所积累的尘垢的描述,也是对其生活态度的一种隐喻,即在世俗的尘埃中寻找自己的乐趣。
“佛也佛也,竟者般仰卧”则将烟客与佛进行对比,佛通常以坐姿或立姿示人,而烟客却以仰卧的姿态享受烟的乐趣,这种反差强调了烟客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追求。
后两句“不烧丹,不炼汞,但食半生烟火”,进一步揭示了烟客的生活方式——他不追求长生不老的丹药和汞,而是选择以半生烟火为食,即以烟为伴,过着随性自在的生活。这不仅体现了烟客对物质欲望的淡泊,也表达了他对精神愉悦的重视。
最后,“仙乎仙乎,便如许清癯”将烟客比作仙人,虽然外表可能显得清瘦,但内心却充满了超凡脱俗的境界。这里的“清癯”不仅指身体的瘦弱,更象征着心灵的纯净与超脱。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烟客独特生活方式的描绘,既展现了对烟客的调侃,也蕴含了对自由、淡泊和超脱精神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