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锦文章绚。对镜波瀰瀰,溪堂春晚。
想山桃未落,海棠初绽。凝香晓露千娇面。
载酒过、珍丛吟赏遍。闲亭馆。
到蜡炬成灰,犹计欢筵展。转眼。
靓妆雨洗,瘦影风欹,数点残英,付与紫蝶黄蜂,竟日画阑轻款。
金铃响处空枝颤。识往事、衔花归后燕。帘外见。
驻斜阳、玉勒雕鞍俊游伴。感聚散。问几熟,胡麻饭。
纵长绳能系,翠阴深锁蘼芜院。
流锦文章绚。对镜波瀰瀰,溪堂春晚。
想山桃未落,海棠初绽。凝香晓露千娇面。
载酒过、珍丛吟赏遍。闲亭馆。
到蜡炬成灰,犹计欢筵展。转眼。
靓妆雨洗,瘦影风欹,数点残英,付与紫蝶黄蜂,竟日画阑轻款。
金铃响处空枝颤。识往事、衔花归后燕。帘外见。
驻斜阳、玉勒雕鞍俊游伴。感聚散。问几熟,胡麻饭。
纵长绳能系,翠阴深锁蘼芜院。
此词《洞仙歌》由清代词人陈匪石所作,其文笔细腻,情感丰富,描绘了一幅春日赏花、宴饮欢聚的生动画面。
词中以“流锦文章绚”开篇,将春日美景比作华丽的锦缎,渲染出一种繁华而绚烂的氛围。接下来,“对镜波瀰瀰,溪堂春晚”,描绘了春水潺潺、镜面般的水面映照着春日的景色,营造出宁静而美好的意境。接着,“想山桃未落,海棠初绽”,通过想象中的山桃未落、海棠初开,进一步展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
“凝香晓露千娇面”一句,以“千娇面”形容花朵的娇艳,将露珠的香气与花朵的美丽融合在一起,赋予了自然景物以生命和情感。随后,“载酒过、珍丛吟赏遍”,描述了人们携酒而来,遍赏珍稀花卉的情景,体现了赏花宴饮的乐趣。
“闲亭馆。到蜡炬成灰,犹计欢筵展”,在闲适的亭台楼阁中,即使蜡烛燃尽,宴席上的欢声笑语依然不减。这句不仅描绘了宴会的持续时间之长,也暗示了人们对于欢乐时光的珍惜。
“转眼。靓妆雨洗,瘦影风欹,数点残英,付与紫蝶黄蜂,竟日画阑轻款”,随着时间的流逝,美丽的妆容被雨水洗净,花影在微风中倾斜,零落的花瓣被紫蝶黄蜂采集,整个场景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生命的循环之美。
“金铃响处空枝颤。识往事、衔花归后燕”,金铃的声响与空枝的颤抖,唤起了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记忆,燕子衔花归来,更添了几分怀旧之情。
最后,“帘外见。驻斜阳、玉勒雕鞍俊游伴。感聚散。问几熟,胡麻饭。纵长绳能系,翠阴深锁蘼芜院”,表达了对相聚与离散的感慨,以及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即使能够用长绳系住时光,也无法阻止岁月的流转,只能在翠绿的树荫下,怀念那些曾经的俊游伙伴。
整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赏花宴饮的场景,既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有对人生聚散的感慨,情感丰富,意境深远,展现了陈匪石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情感底蕴。
相邀忍俊,正落花天气。卅六湾头画船击。
乍莺声困柳,鹃血斑花,愁与恨、装做个侬行李。
三间鸳社小,嗔到笼鹦,不识千金有深意。
帘角上灯时,分咽琼浆,已够了、销魂滋味。
直挨到、阑干月华迷,又抵死催人,到门嘶骑。
梦如烟。蘅皋客感依然。
记销魂、扇飔阑角,笑香低障婵娟。
剩飘零、青衫红粉,空误了、短鬓华颠。
胆怯昏黄,衣怜惨绿,被秋扶梦到鸥边。
画一带、相思恨影,波底夕阳天。
凉飙起,蓼花深港,泊个渔船。
熏酒思、琉璃初泛,晚屏飞浴明蟾。
悄鸳鸯、一双儿睡,病杨柳、三两枝眠。
妆妆虹波,舞闲江佩,水仙争掷洗儿钱。
暗几度,就凉槐影,风叶不惊喧。
来宵剩,稀星数点,分黯湘川。
吟管搴芳,仙裳蘸渌,俊游还再。
几曾孤负,鸥鹭湖边相待。
遍人间、笙歌正酣,冷香杜芷闲自采。
谢题襟旧侣,玉珰缄札,赋情犹在。
桑田变否,试问讯麻姑,朱颜暗改。
渭流脂腻,愁渡西戎红海。
劝灵源、春痕秘留,碧桃且莫漂片蕊。
渺心期,又见三山,半落青昊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