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放言.蝮氏·其二十二三肴》
《放言.蝮氏·其二十二三肴》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肴]韵

飞牙署蝮氏,择肉岂辞殽。

呼兕耕瑶圃,令枭种九苞。

山都宜径步,众嫭任娥媌。

吭吭林中鹿,命悬于饪庖。

(0)
鉴赏

这首诗以“放言”为主题,通过描述一系列奇特的场景和想象,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诗中的“蝮氏”、“兕”、“枭”、“山都”、“众嫭”等形象,以及“瑶圃”、“九苞”、“饪庖”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象征意味的世界。

首先,“飞牙署蝮氏,择肉岂辞殽”,开篇即以“蝮氏”这一形象,隐喻那些善于钻营、选择有利可图之事而不顾道德的人。这里的“牙署”可能指官署或权力机构,暗示这些人在权力场中如何巧妙地利用规则,为自己谋取利益。

接着,“呼兕耕瑶圃,令枭种九苞”,进一步描绘了荒诞不经的景象。兕(犀牛)在瑶池边耕地,枭(猫头鹰)被命令种植九苞(可能象征着珍稀或奇异的植物)。这些超现实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秩序扭曲、价值错乱的讽刺与批判。

“山都宜径步,众嫭任娥媌”,则将目光转向自然与女性。山都(可能指某种动物或自然现象)自由自在地行走,众女(众嫭)则随心所欲地嬉戏。这或许是对社会中女性地位受限、自然法则被忽视的一种隐喻,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向往。

最后,“吭吭林中鹿,命悬于饪庖”,以鹿的哀鸣结束全诗,形象地描绘出生命的脆弱与无常。鹿在森林中发出的叫声,预示着它们最终的命运——成为烹饪之物。这一场景不仅体现了生命的悲剧性,也暗含了对社会不公、生命价值被漠视的深刻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象征手法,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和深刻思考,表达了对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的追求,以及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批判。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次许深甫寄陈颐刚韵·其二

前朝折戟尚沙沈,志士私忧意向深。

谋国未须先问陈,平戎要且务攻心。

衣冠旧老知谁在,禾黍遗宫尚可寻。

骑省再新人有望,一言坐复故疆侵。

(0)

樊运使挽词·其四

横浦云亡后,斯文付此贤。

命其随道丧,学又绝心传。

河洛湮来派,西州忆旧缘。

伤心耆老尽,挥泪对霜天。

(0)

寄管叔仪通判并同官

执别僧房日未斜,别离愁绪满天涯。

清宵已落柔桑叶,小雨顿开荞麦花。

醉里不知身是客,酒阑无奈客思家。

凭谁寄语三夫子,归路还须好句誇。

(0)

袁通判挽词·其二

盛德不容赞,多言可柰何。

大圭元不琢,古井竟无波。

前辈苦凋谢,后生谁琢磨。

同庚适斋老,托体共山阿。

(0)

送乐清姚令行可

长官清政玉无瑕,卓鲁循良不足誇。

前席有期吾党喜,挽须无路邑人嗟。

才高雁荡千峰石,惠足河阳一县花。

欲信三年浑不扰,游山今日始携家。

(0)

送从子渊宰浦江

谁云宦路足岖嵚,送子之官独放心。

廉介有馀无矫亢,谦恭已甚自崇深。

安舆何用资三釜,庆问时能抵万金。

公退读书三子侍,县斋松竹已成林。

(0)
诗词分类
怀古 咏史怀古 杨柳 登高 悼亡 叙事 除夕 怀远 托物言志 七夕节 乐观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诗人
顾可适 彭伉 安磐 王彦威 季振宜 刘弗陵 张肃 刘义庆 嵇绍 曹景宗 秋瑾 杜杞 郑虔 连南夫 韩嘉彦 刘友 恒超 柳公绰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