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沈仲一三益堂》
《沈仲一三益堂》全文
宋 / 陈傅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元]韵

有此名三益,之人可晤言。

游藏无俗物,典则似诸昆。

剩著书充栋,仍添竹过垣。

翻愁长者辙,稀得到柴门。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shěnzhòngsāntáng
sòng / chénliáng

yǒumíngsānzhīrényán

yóucángdiǎnzhūkūn

shèngzheshūchōngdòngréngtiānzhúguòyuán

fānchóuchángzhězhédàocháimén

注释
有此名:拥有这样的名字。
三益:可能是人的名字,也代表三种有益的品质。
之人:这个人。
可晤言:可以交谈的人。
游藏:游历或隐居。
无俗物:没有世俗的琐碎事物。
典则:典范或原则。
似诸昆:如同许多杰出的人物。
剩著书:堆积的书籍。
充栋:形容书籍多到可以装满房屋。
仍添竹:又增加竹林。
过垣:超过院墙。
翻愁:反而忧虑。
长者辙:年长者的足迹,比喻其深居简出。
稀得到:很少能到达。
柴门:简陋的门,代指简朴的生活环境。
翻译
有这样一位名叫三益的人,可以与他交谈。
他在游历中没有世俗之物,行为准则如同众多贤人。
他的书籍堆积如山,竹林环绕宅院。
我却担心,像年长者那样深居简出,很少能来到他的简陋门庭。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学者陈傅良所作的《沈仲一三益堂》,通过对沈仲一的三益堂进行描绘,表达了对主人品性的赞赏和对其学识藏书的敬佩。"有此名三益,之人可晤言",赞扬了沈仲一的贤德,能与之交谈必定受益匪浅。"游藏无俗物,典则似诸昆",描述了堂内环境高雅,藏书丰富,规矩典范,如同众多杰出人物。"剩著书充栋,仍添竹过垣",进一步强调了沈仲一的学问深厚,藏书之多,连院墙外都可见其书香气息。最后两句"翻愁长者辙,稀得到柴门",表达了诗人对自己难得有机会拜访这样的贤者感到遗憾,流露出对沈仲一的仰慕之情。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深远,展现了对知识文化之人的敬重和向往。

作者介绍
陈傅良

陈傅良
朝代:宋

陈傅良(1137—1203),字君举,号止斋,学者称止斋先生,浙江温州瑞安湗村(今署瑞安市塘下镇罗凤街道)人,南宋著名学者、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乾道八年(1172)进士,官至宝谟阁待制、中书舍人兼集英殿修撰,为南宋一代名臣。青年时期执教于家塾,后主讲于茶院寺之南湖塾,学生数百。中进士后授泰州教授,仍在家教书。后任职湖南,公余在岳麓书院讲学,门墙极盛。卒谥文节。 著有《止斋文集》、《周礼说》、《春秋后传》、《左氏章指》等作品。其中,《八面锋》为宋孝宗击节赞叹,御赐书名,流传甚广。
猜你喜欢

减字木兰花·其四庚戌除夕客中

学书学剑。懊恨古人吾不见。株守残编。

落魄诸生十二年。狂来自笑。摸索曹刘谁信道。

唱尽阳春。勾引今宵雪满门。

(0)

减字木兰花·其二庚戌除夕客中

昔年游冶。淮水钟山朝复夜。金尽床头。

壮士逢人面带羞。王家昙首。伎识歌声春载酒。

白板桥西。赢得才名曲部知。

(0)

晚坐东轩睹水木山亭知为夏忠靖公赐第感旧怀贤得绝句八首·其四

绝壁连弯秀几重,清池倒浸玉芙蓉。

别来往事那堪记,总付西轩一笑中。

(0)

上元日祭友兰先师与公佩文远享胙因呈二君

新祠香火旧庭阶,古木依然傍砌台。

黄卷一生惭报称,青衿此日幸归来。

晨星落落嗟同辈,社栎萧萧叹匪才。

安得两髦还似昔,夕阳相伴挟书回。

(0)

岁云晚矣园居独谣追始惟今斐然有述八章·其八

青镜衰容每自怜,世人描画岂其然。

朱衣象笏承君宠,野泊林栖本性天。

閒引鹤行松径里,偶寻梅憩石桥边。

西风日送长安信,但报升平一万年。

(0)

序庵许分菊促以小诗

买得园亭未有花,分明秋色在邻家。

酒阑梦醒空惆怅,犹有馀香袭帽纱。

(0)
诗词分类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战争 劳动 励志 清明节 老师 冬天 边塞
诗人
曹叡 文征明 启功 卓文君 吉鸿昌 李嘉佑 沈雁冰 惠能 来鹄 唐温如 魏征 林佩环 刘子玄 刘昚虚 李季兰 赵徵明 仲子陵 陈慥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