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曾临阿母池,浑将绛雪点寒枝。
东墙羞颊逢谁笑,南国酡颜强自持。
几过风霜仍好色,半呼桃杏听群儿。
青春独养和羹味,不为黄蜂饱蜜脾。
何处曾临阿母池,浑将绛雪点寒枝。
东墙羞颊逢谁笑,南国酡颜强自持。
几过风霜仍好色,半呼桃杏听群儿。
青春独养和羹味,不为黄蜂饱蜜脾。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写,表达了自己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珍惜和独享之情。
"何处曾临阿母池,浑将绛雪点寒枝。" 这两句从一个特定的地点——阿母池开始,通过"浑将绛雪点寒枝"形象地描绘了初春时节梅花在寒风中仍然坚强绽放的景象,表达了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
接着,"东墙羞颊逢谁笑,南国酡颜强自持。" 这两句则描写了诗人在春日里偶遇美丽的花容,似乎看到的是自己心中理想的美好形象,而这种美好并非是为了取悦于他人。
"几过风霜仍好色,半呼桃杏听群儿。" 这两句继续强调了生命中的美好不因外界的风霜而减损,而且在这样的美景中,诗人听到了孩童嬉戏的声音,增添了一份生机与活力。
最后,"青春独养和羹味,不为黄蜂饱蜜脾。"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青春的珍视和独自享受美好事物的心境,不愿意让这些美好的瞬间被外界所打扰。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春光等自然景象的细腻描写,传递了一种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独自珍惜与享受的情感,是一首充满了个人情感色彩和哲理思考的诗篇。
出吴东门,沄沄其水。傅陆以居,居民栉齿。
不有孝义,众何所恃?孝义伊何?曰维金氏。
百五十祀,业儒循轨。事亲养志,同气敬顺。
兄掌家钥,弟秉文印。不矜而誉,不言而信。
里举乡推,事腾于朝。用旌其门,以阐教条。
张书扁式,与表迩远。守臣树声,加示庆典。
坊名孝义,大厥里门。彰善瘅恶,周书具存。
吴固沃土,才隳于膴。风颓俗靡,事鲜俪古。
求若孝义,几何其心?堪继公艺,价重南金。
克孝克义,我谣我歌。借耰阋墙,敦化猗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