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如当日,曾奏凌云赋。落笔纵横妙风雨。
记扬鞭辇路,同醉金明,穷胜赏,不管重城已暮。
旧游如梦觉,零落朋侪,遗墨淋漓尚如故。
况神洲北望,今已丘墟,伤白璧、久埋黄土。
但空似、灵光岿然存,怅朗月清风,更无玄度。
相如当日,曾奏凌云赋。落笔纵横妙风雨。
记扬鞭辇路,同醉金明,穷胜赏,不管重城已暮。
旧游如梦觉,零落朋侪,遗墨淋漓尚如故。
况神洲北望,今已丘墟,伤白璧、久埋黄土。
但空似、灵光岿然存,怅朗月清风,更无玄度。
这首《洞仙歌》是宋代词人曾纡的作品。词中以司马相如的典故开篇,赞美其昔日才华横溢,创作出如风雨般磅礴的辞章。接着回忆了与友人在金明池畅饮欢聚的美好时光,即使夜色已深,他们仍不顾一切地享受着胜景。
然而,词人感叹旧日好友已散,只剩下残墨犹在,令人感伤。他遥望北方,神州大地已成废墟,曾经的瑰宝——白璧也尘封于黄土之下,表达了对往昔繁华的深深哀悼。最后,词人借“灵光岿然存”象征着精神和文化遗产的永恒,而“怅朗月清风,更无玄度”则流露出对逝去岁月的无奈和对未来的迷茫之情。
整体来看,这首词情感深沉,寓言性强,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文化传承的珍视。
与客登层台,钩帘看幽壑。
秋色动远林,千厓自空廓。
俯视清川流,或见沙鸟落。
凉飙拂襟袂,閒云浮飞阁。
积案苦相仍,对此聊自乐。
吴山亦佳丽,登临忽疑昨。
书台藤藓荒,伊人久云邈。
馀香有丛桂,三嗅风前萼。
勖哉千古心,勿俾利名缚。
陟彼古城闉,采采水中蒲。
所怀逾云远,各在天一途。
忆昔结发时,情深鱼水娱。
曲折值惊涛,分流异江湖。
眷言始终心,拟彼文竹躯。
抱竹坐永宵,愁心倚寒襦。
冰霜耐岁寒,云雨巫峡孤。
癯躯良可捐,天恩岂容辜。
劲节抱虚心,望望凝苍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