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见台城事,君毋说苦空。
佛随千劫尽,人与万山雄。
吊古春酤绿,谈兵夜烛红。
终宵皎无寐,万壑响松风。
不见台城事,君毋说苦空。
佛随千劫尽,人与万山雄。
吊古春酤绿,谈兵夜烛红。
终宵皎无寐,万壑响松风。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李曾伯的作品,题目为《题剑门寺贺费伯矩韵》。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的高洁情操和对佛法的深刻理解。
“不见台城事,君毋说苦空。”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世间纷争与痛苦的超然态度,不愿过多涉及,而是将心灵寄托于佛法之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和宁静。
“佛随千劫尽,人与万山雄。” 这两句则表现了诗人对佛法永恒不朽的信仰,以及个人生命虽短暂,但心灵可以与自然万山相辉映照,达到一种超越时空的壮阔感。
“吊古春酤绿,谈兵夜烛红。” 这两句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军事战略的讨论,表现了诗人对于过去英雄事迹的怀念,以及在紧张氛围中思考国事的心情。
“终宵皎无寐,万壑响松风。” 最后两句则描绘了一种清醒而深远的夜晚景象,无眠之夜中,只有松风的声音回荡在万壑之中,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澄明。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历史和佛法的思考,展现了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境界的高远情怀。
赤日彤霞照晚坡,东州道路兴如何。
蝉离楚柳鸣犹少,叶到嵩云落渐多。
海内自为闲去住,关头谁问旧经过。
叮咛与访春山寺,白乐天真在也么。
旧隐终牵梦,春残结束归。
溪山无伴过,风雨有花飞。
片石留题字,孤潭照浣衣。
邻僧喜相接,埽径与开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