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伴登山作胜游,三峰绝顶雪盈头。
四围景色双眸豁,千里风光一览收。
列岫蜿蜒云作障,长洋浩淼水如沟。
登临泰岱浑无异,眼界真堪隘九州。
结伴登山作胜游,三峰绝顶雪盈头。
四围景色双眸豁,千里风光一览收。
列岫蜿蜒云作障,长洋浩淼水如沟。
登临泰岱浑无异,眼界真堪隘九州。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一同登山,欣赏壮丽景色的情景。首句“结伴登山作胜游”便营造出一种愉悦轻松的氛围,接着“三峰绝顶雪盈头”一句,不仅展现了山峰之高峻,还通过“雪盈头”这一细节,赋予了画面以动态感和季节感。
“四围景色双眸豁,千里风光一览收”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眼前广阔景色的赞叹,仿佛所有的美景都尽收眼底,让人心胸开阔,视野无限。
接下来,“列岫蜿蜒云作障,长洋浩淼水如沟”描绘了山峦起伏,云雾缭绕,以及远处水天一色的景象,通过“云作障”和“水如沟”的比喻,既展现了自然景观的壮美,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
最后,“登临泰岱浑无异,眼界真堪隘九州”将眼前的景色与泰山相提并论,表达了诗人对所见景色的高度评价,同时也流露出一种超越地域界限的豪情壮志,展现出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对自然美的深刻感悟。整首诗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清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人言萱草忧可忘,我见萱花忧倍结。
前日见之广陵堂,使我踌躇生彷徨。
追思孝宗十一年,此日何日风何颠。
沙飞石走人事变,摧我庭椿不少延。
小椿幸托萱花边,萱花覆荫尤多年。
虽然寒暑更相易,炎风烈日无颠连。
小椿虽渐长,未遇阳和天。
幸今天道复转璇,雨露相滋渐觉鲜。
小椿叶已茂,正欲还覆萱。
谁知萱花力已尽,一旦萎谢秋风前。
小椿小椿苦摧折,悠悠此恨何时竭。
东湖先生高且闲,造化在手开荆关。
春风吹林入笔底,树杪雨歇飞潺湲。
江光闪闪烁霞赤,沙鸟离离渡溪夕。
宛然鸡犬喧前村,疑有当年避秦客。
水亭春还花正香,渔翁坐钓青丝长。
落花一片迥波绿,不碍溪头白鸥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