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9诗句网 欢迎您的访问
当前位置:929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诗偈·其一五九》
《诗偈·其一五九》全文
唐 / 庞蕴   形式: 偈颂

尘六门前唤,无情呼不入。

二彼总空空,自然唇不湿。

从此绝因缘,葛五随缘出。

惟有空寂舍,圆八同金七。

(0)
翻译
在尘世的六扇门前呼唤,无情感的呼唤无人回应。
两人都空无一物,自然口中不会沾染湿润。
从此断绝了缘分,葛五随顺缘分散去。
只剩下空寂的住所,圆八和金七一同归于寂静。
注释
尘六门:尘世的六扇门,可能指世俗的门槛或入口。
无情:这里指没有感情的呼唤。
空空:形容空无一物的状态。
葛五:可能是人名,也可能象征某种角色。
圆八:可能是一种象征或者编号,与下文的'金七'一起构成神秘的意象。
金七:同样可能是一种象征或者编号,与上文的'圆八'相呼应。
鉴赏

这首诗歌咏的是禅宗公案,通过对尘世的超脱与佛法修持的坚定,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学的理解和悟入。

“尘六门前唤,无情呼不入。”此句表达了对尘世间各种诱惑的排斥,这里的“六门”指的是眼睛、耳朵、鼻子、舌头、身躯和意念,都是感官与外界接触的通道,而“无情呼不入”则是说这些世界上的诱惑无法引起内心的波动。

“二彼总空空,自然唇不湿。”这里强调的是禅修中对世间万象的看破和超脱,即使面对各种诱惑,也能保持内心的清净,不为之所染。

“从此绝因缘,葛五随缘出。”这句话表达了断绝尘世因缘,随顺佛法自然而然地修行,这里的“葛五”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禅定境界或是用数字来象征禅修的不同层次。

最后,“惟有空寂舍,圆八同金七。”则描绘了一个清净寂静的修行空间,以及对佛法的深刻领悟和融入。在这句话中,“圆八”可能指的是圆满的智慧或是禅定的境界,而“同金七”则可能象征着最高的真理或者是某种特定的修持成就。

整首诗通过对尘世的超越和佛法的深刻体悟,展现了诗人对于禅学的深入理解和个人修行的境界。

作者介绍

庞蕴
朝代:唐

庞蕴(生卒不详) 字道玄,又称庞居士,唐衡阳郡(今湖南省衡阳市)人。禅门居士,被誉称为达摩东来开立禅宗之后“白衣居士第一人”,素有“东土维摩”之称。有关他的公案时见于禅家开示拈提中,以作为行者悟道的重要参考。其传世的偈颂(迄今流传近200首)以模拟佛经偈语的风格,殷殷嘱咐学佛者修行的依归,在唐朝白话诗派中以其重于说理为一特点。至于他和女儿灵照游戏自在的情节,配合其诗偈中全家习禅的描述,不仅成为后代佛门居士向往的模范,也转而成为戏曲宝卷文学着墨的题材。
猜你喜欢

迁居颍谷

渐入深山处,都无客到来。

轻裘胜挟纩,渴饮当衔杯。

得失情何预,閒忙老共催。

清风一披拂,安坐兴悠哉。

(0)

句·其十五

童童双棕榈,葱茜两车盖。

(0)

九月二十三日过黄家岭望行春门有感

閒云泛淡水浮浮,秋色阴时刺眼愁。

十载未成三窟计,一身长带百年忧。

逢人语笑非良味,洒面尘埃岂自由。

望见故山归不得,小栏高槛更回头。

(0)

读白司马江州诗

四年司马滞江边,几杖茅堂自说闲。

倘使金銮不迁谪,知君未暇爱庐山。

(0)

陪道先兄游麻源辄赋二小诗·其一

借得篮舆便出城,山光门外望西行。

昨宵偶雨路尘少,今日好风林霭轻。

有竹人家庭院秀,避驺樵客面颜生。

溪田桥北驼鞍岭,犹记当年志未平。

(0)

岁除感旧

旧德无路报,衰年又增多。

平生感激心,恐惧成蹉跎。

幽幽黄钟原,总角便经过。

一饭倚从母,徘徊类媕婀。

学书随群童,欢叫抵雁鹅。

相逞知字画,勇于渴寻河。

羞耻道赵壹,矜誇有甘罗。

岂云幼慇勤,乃取晚坎轲。

荏苒三十载,万千穷祟魔。

旧游不得寻,听问徒悲歌。

秋霜压芳兰,岂复异径莎。

愿见故根畹,邈如隔岷峨。

老穷怯脂韦,趣尚近笠蓑。

此恨长不没,安能辨蒿峨。

(0)
诗词分类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诗人
赵汝愚 许虬 唐珏 许仲琳 刘球 刘胜 荆轲 陈韡 吴淑姬 郦炎 祝颢 朱厚熜 顾梦游 黄尊素 赵壹 李约 傅毅 王籍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929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文赏析及诗词名句翻译。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备案号-豫25011f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