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余年睡未苏,得非忘我更忘吾。
近来片石蓑衣上,还想张良范蠡无。
四百余年睡未苏,得非忘我更忘吾。
近来片石蓑衣上,还想张良范蠡无。
这首明代诗人王履的《书希夷卧像洞壁》描绘了一种深沉而超脱的意境。首句"四百余年睡未苏",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对主人公希夷长久以来仿佛沉睡不醒的状态的描绘,暗示其超凡入圣的境界。"得非忘我更忘吾"进一步揭示了希夷可能达到了忘却自我和外界的境地,这在道家思想中是追求无为而治、物我两忘的体现。
后两句"近来片石蓑衣上,还想张良范蠡无"则转而写希夷即使身处简朴的生活环境中,如披着蓑衣倚石而卧,心中仍然怀念着历史上的两位贤者张良和范蠡。张良是辅佐刘邦建立汉朝的智者,范蠡则是功成身退的隐士,他们的形象代表了智慧与隐逸,表明希夷虽处世事之外,但内心仍有对高尚人格的仰慕和追求。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描绘希夷的形象,赞美了他的超然境界和对理想人格的向往,体现了作者对道家思想的崇尚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翠密红疏,节候乍过寒食。
燕冲帘,莺睨树,东风无力。
正斜阳楼上独凭阑,万里春愁直。
情思恹恹,纵写遍新诗,难寄归鸿双翼。
玉簪恩,金钿约,竟无消息。
但蒙天卷地是杨花,不辨江南北。
今晨高卧不出户,岁晏黄尘九逵雾。
美人远别索题诗,眼明见此清溪之晓渡。
溪傍秀林昨夜雨,落花一寸无行路。
歌阑桃叶人断肠,艇子招招过溪去。
红日青霞半晦明,白云碧嶂相吞吐。
诗成君别我亦归,此景宛是经行处。
我呼九曲峰前船,君帆正渡潇湘渚。
雁去冥冥红叶天,猿啼历历青枫树。
是时美人不相见,我思美人美无度。
美人之材济时具,我老但有沧洲趣。
他日开图思我时,溪上春深采芳杜。
白霅赵子诗句好,三年不见心懆懆。
清晨小卷到我前,万里江天净如扫。
扬州城高云气秋,八公骑鹤时下游。
焦山丹井夜光歇,钟声晓入江南洲。
埋轮人去英雄泣,至今忠愤春潮急。
枉渚维舟竟日横,行人唤渡移时立。
丝丝垂柳郁金黄,渺渺流辉组练长。
残阳欲没明月出,神山二点青螺光。
港口归帆如鸟翥,雪暗江村不知处。
浦寒蓑白一渔归,沙净江清群雁聚。
金山山前杨子津,舟中来往逐风尘。
江灵绝景掞之久,持似潇洒江居人。
草堂无赀发欲白,我与赵子俱为客。
起来书罢十景图,目送飞沤下江碧。